- 使用场景
- 此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家庭、工作或社会中地位低下,没有权力或地位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虚有其表、地位低微的人。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只是一个小职员,完全是魏勃扫门的角色。2. 在这个家庭中,孩子们的地位很低,几乎就是魏勃扫门。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在家庭或组织中地位低下,没有权力或地位,甚至被人看不起。
- 基本解释
西汉 魏勃 少时,欲求见 齐 相 曹参 ,而家贫无以自通,于是常在 齐 相舍人门外扫地,终于得要舍人的通报。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因以“魏勃扫门”为典实。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魏勃 扫门, 潘岳 望尘。”亦作“ 魏公扫 ”。 唐 孟浩然 《襄阳公宅饮》诗:“座非 陈子 惊,门还 魏公 扫。”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地位、权力相关的成语,如“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没有朋友,就像魏勃扫门一样,被大家忽视。2. 初中生:在学校里,他的成绩很差,老师对他也不重视,他就像魏勃扫门一样,没有地位。3. 高中生:在家庭中,他没有决策权,被家人当作魏勃扫门一样对待。4. 大学生:在实习公司里,他只负责一些琐碎的工作,感觉自己就像魏勃扫门,没有发挥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故事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历史。魏勃是齐国的臣子,他的妻子非常威严,经常命令他在家门前扫地。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魏勃扫门”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魏勃在门前扫地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魏勃扫门”与“地位低下、没有权力”的概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 详细解释
- 魏勃是中国古代齐国的一个官员,他的妻子非常威严,常常命令魏勃在家门前扫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家庭或组织中没有地位、权力和尊严,被人看不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