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遁迹常用于形容某人远离尘嚣,过着简朴自由的生活。也可用于形容某人躲避困扰或逃避现实。
- 例句
- 1. 他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决定遁迹田园。2. 他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选择了遁迹山林。
- 基本含义
- 指隐居、逃避世俗的生活。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庄子的思想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他的著作。此外,还可以了解其他与遁迹类似的成语,如“隐居”,“隐退”。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希望长大后可以遁迹田园,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初中生:他因为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决定遁迹山林。高中生:他选择了遁迹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大学生: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有时候我也想遁迹山林,摆脱一切烦恼。希望这个关于“遁迹”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遁迹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提倡人们追求自由和自在的生活。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遁迹也成为了他思想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遁迹”与庄子的思想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庄子追求自由和自在的生活,遁迹成为了他的人生追求。
- 词语结构
- 遁迹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关的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亦作“遯跡”。见“ 遁迹 ”。
亦作“ 遁跡 ”。亦作“遯蹟”。亦作“遯跡”。犹隐居;隐迹。《晋书·文苑传·李充》:“政异徵辞,拔本塞源,遁迹永日,寻响穷年,刻意离性而失其常然。”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之二:“遁跡避纷喧,货农栖寂寞。” 唐 许浑 《泛溪》诗:“遯迹驱鸡吏,冥心失马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六》:“惟二翁不知何许人,遁迹深山,似亦修道之士,何以所为乃如此?” 碧野 《江汉行·荆山之玉》:“这 漳河 水库,澄碧明丽,使人联想到 荆山 之玉。它会不会是遁迹于人间的灵玉的化身?”
- 近义词
避难、逃亡、出亡、隐迹、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