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偷声的词语解释
偷声的意思
拼音:tōu shēng    注音:ㄊㄡ ㄕㄥ
基本解释

(1). 唐 宋 词曲术语。 唐 代绝句多配乐歌唱。歌唱常用和声、散声、偷声等方法以调节声调的抑扬缓急。偷声,即在一句中偷去一字。如 唐 张志和 《渔歌子》词第三句“青篛笠,绿蓑衣”, 刘禹锡 《潇湘神词》第一句“斑竹枝,斑竹枝”,都是把七字句省去一字,分为三字二句。因而偷声、减字常连用。 宋 杨无咎 《雨中花令》词:“换羽移宫,偷声减字,不顾人肠断。” 清 金农 《五月二日吴孝廉瀚上舍濂招饮……醉成此诗》:“君家兄弟工谱曲,减字偷声皆乐録。”又古人依谱填词,虽有一定格式,但在声腔上仍可自由伸缩。如《木兰花》上下阕原是各押三个仄韵,后来填词者不但把上下阕的第三句各减去三字,并且将三、四两句的仄韵改为平韵,就好象这个平韵是从别处偷取来的,所以叫偷声。新调《木兰花》因而另名《偷声木兰花》。
(2).形容暗地小声说话。 柳青 《狠透铁》:“他的大女儿在没有公公、婆婆和女婿的场合下,偷声说:‘爸爸,你甭那么别扭。人家不高兴你,说你狠透铁。’”

基本含义
偷偷地窃取别人的声音,形容人暗中倾听他人的谈话。
详细解释
偷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偷”指的是秘密地取得,而“声”指的是声音。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暗中窃取别人的声音,暗指人偷听他人的谈话或秘密获取他人的信息。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偷声来形容某人偷听别人的谈话。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偷听者的行为不道德或不光彩。
故事起源
关于偷声的故事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通信工具,他们需要通过口头传播来获取信息。因此,偷听他人的谈话成为了一种获取信息的手段。这个成语可能是从古代的情景中演变而来的。
词语结构
偷声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1. 他偷声听到了他们的计划。2. 她常常偷声听他人的谈话,以获取最新的消息。
记忆技巧
要记住偷声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听取别人的谈话。可以通过将这个情景与成语的发音联想在一起,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含义只是学习的一部分,你还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学作品来进一步了解偷声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从窗外偷声听到了同学们的秘密。2. 初中生:他们在教室里偷声讨论了老师的新作业。3. 高中生:他们偷声听到了政府的机密文件。4. 大学生:她偷声听到了老板的秘密计划。
(0)
诗文中出现“偷声”的诗词

南乡子·其一

渌水带青潮。水上朱阑小渡桥。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减字偷声按玉箫。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0)

金人捧露盘.观演秣陵春

记当年,曾供奉,旧霓裳。叹茂陵、遗事凄凉。

酒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

绿杨池馆,逢高会、身在他乡。

喜新词,初填就,无限恨,断人肠。为知音、仔细思量。

偷声减字,画堂高烛弄丝簧。

夜深风月,催檀板、顾曲周郎。

(0)

及第后宿平康里

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

(0)

沁园春.和苏宣教韵

直下承当,本来能解,莫遣乾休。

算如今蹉过,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

闹里偷声,日中逃影,用尽机关无少留。

争知道,是沤生即水,水外无沤。世人等是悠悠。

谁著个工夫向里求。

但掩耳窃钟,将泥洗块,觅花空里,舐蜜刀头。

何以忙中,尻舆浸假,邀取三彭同载游。

真如界,向毗卢顶上,荐取无忧。

(0)

摸鱼儿.又题填词图

小屏山最浑深处,鸭炉银叶薰透。

乌丝阑格红丝砚,安放月窗风牗。

人坐久,恰襞襞罗衣,天气新凉后。萍花渡口。

看一朵遥山,一湾流水,一树水边柳。

新词好,合数梅溪石帚。休言秦七黄九。

年来笑我疏慵甚,忘却笛床歌袖。

凭妙手,把玉盒轻抛,记曲相思豆。

灯前梦后,尽减字偷声,拈毫写韵,销尽夜来酒。

(0)

八声甘州.题杨柳岸晓风残月图

正天涯酒醒客星孤,扣舷发清讴。

渐微茫晓色,霜风乍紫,薄雾初收。

江柳丝丝蘸碧,仿佛白门秋。

回首关河远,今夜扁舟。

怅望一丸瘦月,问何时、双照人在鄜州。

倩万重烟水,流梦度韩沟。

叹年来、俊游未了,算闲情、都付与沙沤。

空赢得,偷声减字,谱尽离愁。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