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谓能害人的山泽之神怪。亦泛指鬼怪。《汉书·王莽传中》:“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 颜师古 注:“魑,山神也。魅,老物精也。”《文选·张衡<东京赋>》:“捎魑魅,斮獝狂。” 薛综 注:“魑魅,山泽之神。”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刀乎刀乎何燁燁,魑魅须藏怪须慑。”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生狞面目骄横色,如睹魑魅逢山臊。”
(2).常喻指坏人或邪恶势力。 明 徐复祚 《投梭记·获丑》:“暗想朝廷上白日昏,妖氛魑魅公然奋。” 庐隐 《或人的悲哀》:“他们不用镜子,照他们魑魅的怪状。”
(3).指荒凉、边远的地区。语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宋 苏轼 《到常州谢表》之一:“已分没身,寄残骸於魑魅;敢期择地,收暮景於桑榆。”参见“ 螭魅 ”。
- 基本含义
- 指邪恶的鬼怪,也用来形容邪恶的事物或人。
- 详细解释
- 魑魅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形容邪恶的鬼怪。它可以用来形容邪恶的事物或人,具有贬义含义。在文学作品中,魑魅常常被用来描绘恶劣的环境或邪恶的人物。
- 使用场景
- 魑魅一词常常用于形容恶劣的环境、邪恶的人物或行为。例如,可以用来形容黑暗的世界、罪恶的势力、阴险的人等等。
- 故事起源
- 魑魅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被描述为一种邪恶的鬼怪。在故事中,魑魅是一种凶恶的怪物,常常出没于深山和荒野之中,给人们带来恐惧和困扰。
- 词语结构
- 魑魅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这个城市已经沦为魑魅横行的地方,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2. 他的阴险行径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魑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魑魅想象成一个邪恶的鬼怪,它的形象令人毛骨悚然。可以通过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记忆,例如“鬼鬼祟祟”,帮助记忆魑魅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魑魅的故事起源感兴趣,可以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了解更多有关魑魅的传说和相关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山上出现了魑魅,大家都不敢去那里玩了。2. 初中生:这个小说里的反派角色真是个魑魅,阴谋诡计不断。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魑魅,我们要警惕并与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