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有勇气、有正义感的人,也可以用来称赞为社会正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义民,勇敢地站出来维护受害者的权益。2. 这个律师一直以来都是义民的代表,他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公正而奋斗。
- 基本含义
- 指有正义感、勇于维护正义的人。
- 基本解释
(1).贤人;笃义之民。《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 蔡沉 集传:“义民,贤者也。”
(2).谓起义抗暴之民。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 道光 二十一年夏, 粤东 义民创洋人于 萧关 三元里 。”
(3).邪曲之人。《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义与俄同,衺也。言 夏 先王谋勉用大顺之德,然后居贤人於官而任之,则三宅皆无倾衺之民也。”
(4).见“ 义士 ”。
(5).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 孙中山 《民国大总统通令开放疍户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权私权文》:“前 清 沿数千年专制之秕政,变本加厉,抑又甚焉。若 闽 粤 之疍户, 浙 之惰民, 豫 之丐户,及所谓发功臣暨披甲家为奴,即俗所谓义民者,又若薙发者并优倡隶卒等,均有特别限制,使不得与平民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义民,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都是为了维护正义和保护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代表人物。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岳飞,成为勇敢的义民,保护我们的家乡。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成为义民的一员。3. 高中生:在面对社会不公和不平等的现象时,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成为真正的义民。
- 故事起源
- 《汉书·贾谊传》记载了一个关于义民的故事。故事中,贾谊是西汉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贪污腐败现象感到非常愤怒。有一天,他路过一处庙宇,看到庙里供奉的是一位义民的神像,他深受启发,决心要像神像一样,为民伸张正义,维护社会公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义民”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勇敢正义的人站在人民中间,为他们维护正义和权益。
- 词语结构
- 义民是由“义”和“民”两个字组成的。义指正义、公理,民指人民。义民的结构表示为“义 + 民”。
- 详细解释
- 义民是指以正义为准则,勇于维护正义、为民伸张公理的人。他们通常不畏强权,敢于挑战不公正和不合理的现象,以保护他人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