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唐 白居易 《乔弁可巴州刺史制》:“ 巴州 刺史 乔弁 前假竹符,俾临 巴郡 。一心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传》:“﹝ 咸平 ﹞三年,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餘诣闕贡马,乞借留 承矩 。”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一:“﹝ 陈鎰 ﹞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参见“ 借寇 ”。
- 基本含义
- 指借用或借留别人的东西,不归还或不归还及时。
- 详细解释
- 借留是一个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借”表示借用,而“留”表示不归还或不归还及时。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借用别人的东西,却不归还或迟迟不归还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的描述,用来指责那些借用他人物品却不归还或迟迟不归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不守信用、不尊重他人财物的人。
- 故事起源
- 关于借留成语的具体起源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成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其来源。在古代,借用别人的物品是需要遵守一定规矩和道德的,不归还或迟迟不归还别人的东西是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因此这个成语可能是为了批评这种行为而产生的。
- 词语结构
- 借留是一个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他借留了我的书,已经一个月了还不归还。2. 这个人常常借留别人的东西,给人一种不守信用的感觉。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类似的成语进行对比来记忆借留这个成语。例如,与借留相对的成语是借问,意思是借人之口,了解事情的真相。通过对比,可以帮助记忆借留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借留相关的成语,如借刀杀人、借花献佛等,可以帮助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借留了我的铅笔,不归还给我了。2. 初中生:这个人经常借留别人的手机,不守信用。3. 高中生:他借留了我的钱,一直不还,让我很生气。4. 大学生:这个室友借留了我的电脑,结果弄坏了还不赔偿。5. 成年人:他一直借留我的车,不归还给我,真是太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