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脉理的词语解释
脉理的意思
拼音:mài lǐ    注音:ㄇㄞˋ ㄌㄧˇ
使用场景
脉理常用于描述人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表达对事物的深入了解和洞察力。在学术研究、社会分析、经济发展等领域中,常用脉理来解释和分析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例句
1. 他对这个项目的脉理非常熟悉,能够准确预测项目的发展方向。2. 这位历史学家深入研究了历史事件的脉理,写出了一部具有深度的历史著作。
基本含义
指人事物的脉络、道理和规律。
基本解释

亦作“脉理”。1.脉搏的状态。 汉 桓宽 《盐铁论·轻重》:“夫拙医不知脉理之腠,血气之分,妄刺而无益於疾,伤肌肤而已矣。”《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妻稍差,百餘日復动,更呼 佗 。 佗 曰:‘脉理如前,是两胎。’”
(2).医道;医术。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子但言脉理入微,盍与之良药,以復元气。”《红楼梦》第一○九回:“刚纔大夫説是气恼所致。你是知道的,谁敢给我气受,这不是那大夫脉理平常么?”
(3).至理。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沉公墓志铭》:“心为范防,物为经制,脉理灌输,而不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
(4).泛指条理或纹理。亦指某种脉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巡行四瀆,与 益 夔 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 唐 黄滔 《御试良弓献问赋》:“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细视之,则石面脉理深青色,盘络如柏枝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珊瑚鉤﹞其干天然弯曲,脉理分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 尚炯 ﹞心里说:‘瞧,他们在打仗上有经验,跟举人、进士们打交道还是第一遭,对这些人的脉理乍然还摸不清呢。’”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脉络”、“脉脉”等,来扩展对脉理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老师告诉我要掌握科学的脉理,才能更好地理解。2. 初中生: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古代中国的发展脉理,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高中生: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理很感兴趣,希望将来能够从事相关研究工作。4. 大学生: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我需要掌握物理学的基本脉理,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故事起源
脉理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称为“理脉”。后来,《汉书·艺文志》的版本有所不同,出现了“脉理”这个版本。脉理一词在古代医学中也有所涉及,表示对人体脉搏的观察和分析。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脉”字联想为人体的脉搏,将“理”字联想为道理和规律,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故事情节,将脉理与人事物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脉理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详细解释
脉理是由“脉”和“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脉指人体的脉搏,也指事物的血脉、纹理;理指道理、规律。脉理合在一起,表示人事物的脉络、道理和规律。它强调事物发展的脉络和规律性,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把握和理解。
(0)
诗文中出现“脉理”的诗词

题秋水先生遗照

秋水名将孙,风雅乃无比。

忆我识面初,髧髦垂及耳。

器宇颇高岸,骖驹角盈咫。

稍长颇劬学,矻矻事砻砥。

避俗遇敌雠,爱古在骨髓。

哦诗岁成帙,泼墨日数纸。

声名渐四播,生计欻中圮。

人情为戚戚,君意顾尔尔。

不畏业就凋,而恨技止此。

行书盛晋代,禊帖备众美。

誓必追其踪,千本写不巳。

岂知甫逾年,与世异途轨。

右军发奇妒,六丁下云里。

学面许并生,换骨勿贳死。

一笑掷鼠须,风飙肃然起。

快抛肩上担,猛脱尘中屣。

我心苦茅塞,紾昔紊脉理

结契忝纪群,抒怆绝铭诔。

一朝展遗容,却立那忍视。

唯当乞名流,鸿笔继麟史。

铿鍧聚钧韶,簸扬始糠秕。

(0)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

郁郁山上松,呀呀林中乌。

松有荫孙枝,乌非反哺雏。

我生堕地时,太婆七十五。

明年阿弟生,弟兄日争乳。

太婆向母怀,伸手抱儿去。

从此不离开,一日百摩抚。

亲手裁绕罗,为儿制衣裳。

糖霜和面雪,为儿作餦餭。

发乱为梳头,脚腻为暖汤。

东市买脂粉,靧面日生香。

头上盘云髻,耳后明月珰。

红裙绛罗襦,事事女儿妆。

牙牙初学语,教诵《月光光》。

一读一背诵,清如新炙簧。

三岁甫学步,送儿上学堂。

知儿故畏怯,戒师莫严庄。

将出牵衣送,未归踦闾望。

问讯日百回,赤足足奔忙。

春秋多佳日,亲戚尽团聚。

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

我家七十人,诸子爱渠祖。

诸妇爱渠娘,诸孙爱渠父。

因裙便惜带,将缣难比素。

老人性偏爱,不顾人笑侮。

邻里向我笑,老人爱不差。

果然好相貌,艳艳如莲花。

诸母背我骂,健犊行破车。

上树不停脚,偷芋信手爬。

昨日探鹊巢,一跌败两牙。

噀血喷满壁,盘礴画龙蛇。

兄妹昵我言,向婆乞金钱。

真倾紫荷囊,滚地金铃圆。

爷娘附我耳,幼婆要加餐。

金盘脍鲤鱼,果为儿下咽。

伯叔牵我手,心知不相干。

故故摩儿顶,要图老人欢。

儿年九岁时,阿爷报登科。

剑儿大父傍,一语三摩挲。

此儿生属猴,聪明较猴多。

雏鸡比老鸡,异时知如何?

我病又老耄,情知不坚牢。

风吹儿不长,那见儿扶摇。

待儿胜冠时,看儿能夺标。

他年上我墓,相携著宫袍。

前行张罗伞,后行鸣鼓箫。

猪鸡与花果,一一分肩挑。

爆竹响墓背,墓前纸钱烧。

手捧紫泥封,云是夫人诰。

子孙共罗拜,焚香向神告。

儿今幸胜贵,颇如母所料。

世言鬼无知,我定开口笑。

大父回顾儿,此言儿熟记。

一年记一年,儿齿加长矣。

儿是孩提心,那知太婆事。

但就儿所见,依稀记一二。

太婆每出人,笼东拄一杖。

后来杖挂壁,时见垂帷帐。

夜夜携儿眠,呼娘搔背䖹。

展转千挞腰,殷殷春雷响。

佛前灯尚明,窗隙见月上。

大父搴帘来,欢笑时鼓掌。

琐屑及乡邻,讥诃到官长。

每将野人语,眩作鬼魅状。

太婆悄不应,便知婆欲睡。

户枢徐徐关,移踵车轮曳。

明朝阿娘来,奉匜为盥洗。

欲饭爷捧盘,欲羹娘进匕。

大父出迎医,覼缕讲脉理

咀嚼分尝药,斟酌共量水。

自儿有知识,日日见此事。

几年举场忙,几年绝域使。

忽忽三十年,光阴迅弹指。

今日来拜墓,儿既须满嘴。

儿今年四十,大父七十九。

所喜颇聪强,容颜类如旧。

周山看松柏,不要携杖走。

拜跪不须扶,未觉躬伛偻。

挂珠碧霞犀,犹是母所授。

绣补炫锦鸡,新自粤西购。

一手搴颔髭,一手振袍袖。

打鼓唱迎神,红毡齐泥首。

上头艺红香,中间酌黄酒。

青箬苞黍粽,紫丝络莲藕。

大父在前跪,诸孙跪在后。

森森排竹笋,依依伏杨柳。

新妇外曾孙,是婆定昏媾。

阿端年始冠,昨年已取妇。

随兄擎腰扇,阿和亦十五。

长樛次当孙,此皆我儿女。

青青秀才衣,两弟名谁某。

少者新簪花,捧觞前拜手。

次第别后先,提抱集贱幼。

一家尽偕来,只恨不见母。

母在婆最怜,刻不离左右。

今日母魂灵,得依太婆否?

树静风不停,草长春不留。

世人尽痴心,乞年拜北斗。

百年那可求,所愿得中寿。

谓儿报婆恩,此事难开口。

求母如婆年,儿亦奉养久。

儿今便有孙,不得母爱怜。

爱怜尚不得,那论贤不贤。

上羡大父福,下伤吾母年。

吁嗟无母人,悠悠者苍天!

(0)

送李果州归蜀

大原发邹鲁,功德被九州。

迢迢数千年,伊洛乘其流。

去之又百载,武夷阐诸幽。

斯文代显晦,天意非人谋。

正脉远相续,何必并世游。

峨峨陵阳山,下镇西南陬。

师法自心得,如亲接前修。

一气妙亭毒,小大各有求。

惟此生息机,不隔春与秋。

皎皎冰雪姿,高疑揖浮丘。

太虚丽日月,纤翳无停留。

本根自深茂,况复加穷搜。

微言析脉理,要指会衿喉。

工夫自中积,应物乃其优。

汉庭高论著,周原出咨诹。

耿耿恻隐心,若将纳诸沟。

拳拳敬王义,敢有非嘉猷。

俯视不义贵,如比空云浮。

所虞素学负,岂愿清名收。

阊阖入云端,蜀天方阻修。

西上香炉峰,江流去悠悠。

问学久不明,风俗日以偷。

塞口谨勿言,令人但深忧。

世如大膏肓,终当待公瘳。

格天未易到,责己尤难周。

大学无已时,白首何当休。

陋质谢顽朽,居然费雕锼。

建德苦不勇,怀知若为酬。

四非去未能,用力信有由。

永当佩深训,无作明公羞。

(0)

欧阳公所蓄石屏

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云烟澹䨴风雨馀。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0)

宿海会寺

万杉堆青没山骨,云埋七峰时出没。

飞泉拂石泻哀湍,下有万古蛟龙窟。

藏头睡熟呼不起,地坼三年蝗蝻出。

千山脉理渍清甘,一罅涓涓流石液。

同游况与惠询辈,纳屐振衣何勃窣。

大门当前新筑道,跨水曲栏攲突兀。

舂鸣轣辘趁朝炊,水畎悬流机械发。

支筇对此自三叹,抱瓮老人长搰搰。

却坐幽堂忽浩歌,回首已失西山日。

(0)

怀薛玄卿

丹楼百尺倚云霄,有客怀仙兴独高。

腰下苍精缠宝气,眉间脉理卷金毛。

拟招薛子青田鹤,与钓任公碧海鳌。

幸自苍顽同木石,思君一夕梦劳劳。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