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表面现象或事物的外观与实际不符的情况。例如,形容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能力,实际上却做事不负责任。
- 例句
- 1. 他的外表看起来很聪明能干,但实际上却是个石膏。2. 这个产品包装精美,但实际质量却是石膏一块。
- 基本含义
- 比喻表面看似完美,实际上有缺陷或不真实。
- 基本解释
◎ 石膏 shígāo
[gypsum] 一种分布很广的CaSO 4 ·2H 2 O矿物,由含水的硫酸钙组成,纯洁无色,产状为块体或单斜晶体,容易分裂为叶片状,用于塑造、建筑、医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表里不一”、“浮光掠影”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成语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成绩看起来很好,但是我觉得他是个石膏,不可靠。2. 初中生:她的外表很漂亮,但是我觉得她是个石膏,内心可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3. 高中生:这本书封面设计很吸引人,但是内容却是石膏一块,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4. 大学生:这个网站的界面看起来很专业,但是实际上是个石膏,功能很不完善。
- 故事起源
- 石膏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西游记》。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化身为石膏像,欺骗了一些妖怪。因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英文翻译
1.{矿} {材} gyp; oulopholite; Maria glass; gupse; plaster; salt lime; gypsum; plaster stone; {中药} gypsum fibrosum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石膏的特性,将其与表面现象不符的情况联系起来。例如,可以想象一个外表光滑的石膏像,但轻轻一碰就会破裂,暗示表面现象可能不可靠。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 详细解释
含水的硫酸钙。可用以塑像及制造模型,亦可入药。 晋 王羲之 《杂帖五》:“服足下五色石膏散,身轻,行动如飞也。” 前蜀 贯休 《思匡山贾匡》诗:“石膏黏木屐,崖蜜落冰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石膏》:“石膏、理石、长石、方解石四种性气皆寒,俱能去大热结气,但石膏又能解肌发汗为异尔。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红楼梦》第五一回:“旧年我病了,却是伤寒,内里饮食停滞,他瞧了,还説我禁不起麻黄、石膏、枳实等狼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