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醒后说话。《诗·卫风·考槃》:“独寐寤言,永矢弗諼。”《文选·张华<杂诗>》:“伏枕终遥昔,寤言莫予应。” 李周翰 注:“寤言,谓卧而语无人应我也。” 明 李攀龙 《录别》诗:“寤言怀往路,揽衣从此兴。”
(2).晤言,相会而对语。 汉 刘向 《列女传·鲁黔娄妻》:“君子谓 黔娄 妻为乐贫行道。诗曰:‘彼美淑姬,可与寤言。’”今本《诗经》作“晤言”。 南朝 齐 王融 《同沉右率诸公赋鼓吹曲二首·巫山高》:“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 基本含义
- 寤言指的是清醒地说话,不迷糊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寤言源自《左传·文公十四年》:“寤言不忍,忍言不寤。”意思是说清醒的人应该说出自己的意见,不应该忍住不说;而忍住不说的人则是不清醒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要直言不讳,不迷糊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 使用场景
- 寤言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言辞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时非常清醒、坚定和直接。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勇敢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畏惧他人的反对。
- 故事起源
- 寤言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的君主齐宣王曾经问他的大臣们:“我为什么要任命你们为大臣?”大臣们纷纷回答:“陛下您聪明睿智,我们愿意为您效力。”唯独一个叫孟尝君的大臣回答说:“陛下,我不知道。”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认为孟尝君是一个真诚坦率的人,于是任命他为大臣。后来,孟尝君以其直率的性格著称,成为了齐国的重要人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寤言是一种坦诚直言的品质,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词语结构
- 寤言由两个词组成,寤和言。寤的意思是清醒、醒悟,言的意思是说话、表达。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寤言直谏,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2. 她寤言不忍,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寤言与“清醒的言语”联系起来,寤意为清醒,言意为言语,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其他与直言不讳相关的成语,如“直言无讳”、“直抒胸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班会上寤言,告诉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初中生:老师问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我寤言提出了我的观点。高中生:面对困难,我寤言坚定地表达了我要努力奋斗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