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学问、才华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雄儒,不仅学问渊博,而且才华出众。2. 这位教授被誉为当代的雄儒,他的学术成就非常高。
- 基本含义
- 指有雄才大略、学问渊博的儒生。
- 基本解释
犹大儒。 元 张宪 《枕上感兴》诗:“繁调翕宝瑟,雄儒集珍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学派的思想和经典著作,了解儒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说,要像雄儒一样努力学习,才能有出色的成绩。初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的雄儒,不仅成绩优秀,还在各种比赛中获奖。高中生:这位老师是我们学校的雄儒,他的知识渊博,教学方法也很独特。大学生:他是一位真正的雄儒,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还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 故事起源
- 雄儒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书》中。据说,梁武帝萧衍曾经问梁国大儒陈元方:“你读书这么多年,到底有多少书?”陈元方回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回答使得梁武帝深受感动,称赞陈元方为“雄儒”。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雄儒”中的“雄”联想为雄才大略,而“儒”则联想为儒家学派的学问渊博。这样记忆起来更加简单和直观。
- 词语结构
- 雄儒是由两个词组成的,雄和儒。其中,“雄”意为雄才大略,表示人的才能出众;“儒”指儒家学派,代表学问渊博。
- 详细解释
- 雄儒是指具有雄才大略、学问渊博的儒生。儒生是古代中国儒家学派的学生和传承者,他们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追求德才兼备的境界。雄儒则更强调儒生的雄才大略和学问渊博,代表着儒家学问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