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对揖的词语解释
对揖的意思
拼音:duì yī    注音:ㄉㄨㄟˋ ㄧ
2. 反复使用
在实际生活中,多次使用对揖这个成语,例如在正式场合中与他人行礼时使用,帮助巩固记忆。
使用场景
对揖常用于正式的场合,例如:1. 会议上,代表双方团体的负责人进行对揖,以示友好和合作的意愿。2. 重要的庆典活动中,来宾和主办方进行对揖,表示对主人的尊敬和感谢。3. 拜访长辈或重要客户时,进行对揖,表达敬意和友好。
例句
1. 在国际会议上,代表双方的领导进行了热情的对揖。2. 拜访了长辈后,我们进行了对揖,以示敬意。3. 在庆祝活动中,主办方和来宾进行了盛大的对揖仪式。
基本含义
相互致意、互相问候。
基本解释

互相拱手致礼。《后汉书·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郎见左右丞,对揖无敬,称曰左右君。”《北堂书钞》卷六十引《汉官仪》:“尚书郎握兰含香,趍走丹墀奏事,黄门郎与对揖。”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其他相关成语,可以进一步学习以下内容:1. 其他常用的礼仪成语,如礼貌待人、谦虚谨慎等。2. 中国传统礼仪的起源和演变。3. 学习使用不同场合的礼仪用语和礼仪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校园里互相对揖,表示友好和尊重。2. 初中生:参加学校的开放日,我和其他学生对揖致意,欢迎来宾。3. 高中生:在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时,我和其他代表进行了庄重的对揖。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对揖”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故事起源
对揖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礼节和尊重他人。在正式场合中,人们会相互行礼,以示尊重和友好。对揖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礼节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记忆技巧
记住对揖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关联记忆:将“对”和“揖”两个字与相互问候、行礼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记忆,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对揖由“对”和“揖”两个字组成。其中,“对”表示相互,互相;“揖”表示行礼、鞠躬。
详细解释
对揖是指两人相对站立,互相行礼致意,表示互相尊重和友好。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是一种正式的礼节行为。对揖常常用于正式场合,如会议、庆典、拜访等。
(0)
诗文中出现“对揖”的诗词

梦中作

紫宸初启列鸳鸾,直向龙墀对揖班。

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

礼容肃睦缨緌外,和气熏蒸剑履间。

扇合却循黄道退,庙堂谈笑百司闲。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徐瑞 钱澄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