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游击的词语解释
游击的意思
拼音:yóu jī    注音:ㄧㄡˊ ㄐㄧ
使用场景
游击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战争、军事行动或其他活动中采取的灵活机动的方式。也可用于比喻某些行为或策略采取了突袭、出其不意的方式。
例句
1. 游击队员们在山林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袭击。2. 这个团队以游击的方式进行市场调研,以获取更多的信息。3. 这个公司采取了游击式的营销策略,通过突袭性的广告吸引了大量顾客。
基本含义
指以游动、突击的方式进行战斗或活动。
基本解释

◎ 游击 yóujī
[partison warfare] 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人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游击战术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游击战争的历史,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游击战争案例,以及游击战术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游击队员们偷偷地藏在树林里,突然向敌人发起了袭击。2. 初中生:这个团队采取了游击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取更多的信息。3. 高中生:这个组织利用游击战术对抗强大的敌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
故事起源
游击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游击战争。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游击战争,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南方游击战争,明朝末年的杨家将的抗清游击战争等。这些战争中,游击战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英文翻译

1.guerrilla warfare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游击与灵活机动、突袭快速、隐蔽行动等关键词联系起来来记忆游击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想象一个游击队员在山林中进行突袭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游击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是一个动词短语。
详细解释

(1).武官名。游击将军的简称。《汉书·匈奴传上》:“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鬭十餘日。游击亡所得。”《晋书·王彪之传》:“四军皆罢,则左军之名不宜独立,宜改游击以对驍骑。”《清史稿·太祖纪》:“师还,经 抚顺 , 明 游击 李永芳 来迎。”
(2).武官名。 清 代武官名。从三品,次于参将一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乾隆 庚寅,游击 刘存仁 摹刻一木本,洒火药於上,烧为斑驳,絶似古碑。”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宋总兵》:“以武进士任 四川 城守营守备,迁 阜和 营游击。”《花月痕》第四七回:“ 荷生 赏了黄綾马褂, 颜 林 二将加了提督衔, 紫沧 加擢了游击。”
(3).或东或西,流动袭击。 唐 沉亚之 《万胜冈新城记》:“是时 李时亮 为先锋将,使百骑游击左右。”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 聂士成 ﹞电请於诸帅,谓愿亲率精鋭千人直出敌后,往来游击,截饟道,焚积聚,多方扰之,令彼首尾兼顾,然后以大军蹙之, 倭 可克也。”
(4).指以小股部队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我们已经在敌人后方,打了两个多月的游击,什么野草都吃遍了。”
(1).武职官名。始于 汉 ,称游击将军。自 唐 至 清 ,仍沿用为武官的官阶。《汉书·苏建传》:“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 朔方 。” 明 陆垹 《篑斋杂著·九边图论》:“建昌营去 燕河 、 太平 不远,添设游击为赘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国初官制》:“国初甫定 辽 瀋 ,官职悉沿 明 制。其总摄国政者,有五大臣、十大臣之分,其餘设总兵、副将、游击、备御之分,而皆阶以等级。”
(2).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袭击。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奉元帅将令,游击阵前,生擒 吕布 也。” 明 唐顺之 《公移》:“预发一枝劲兵,遣一小将夜伏游击,可成奇功。”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虽 滇 、 黔 、 甘 、 陇 之远,不过十日可达,十八省防守之旅,皆可为游击之师。”

(0)
诗文中出现“游击”的诗词

写竹赠李长公歌

山人写竹略形似,只取叶底潇潇意。

譬如影里看丛梢,那得分明成个字。

公子远从辽东来,宝刀向人拔不开。

昨朝大战平虏堡,血冷辘轳连鞘埋。

平虏之战非常敌,御史几为胡马及。

有如大酋之首不落公子刀,带胄诸君便是去秋阮游击

不死虏手死汉法,败者合死胜合优。

公子何事常忧愁,一言未了一叹息,双袖那禁双泪流。

却言阿翁经百战,箭镞刀锋密如霰。

幸余兄弟两三人,眼见家丁百无半。

往往弯弓上马鞍,但有生去无生还。

只今金玉光腰带,终是铜瓶坠井干。

兼之阿翁不敢说,曾经千里空胡穴。

武人谁是百足虫,世事全凭三寸笔。

山人听罢公子言,一虱攻腰手漫扪。

欲答一言无可答,只写寒梢卷赠君。

(0)

长安宫女行

长安城头夜二鼓,力士敲门称太府。

为道君王巡幸势,选取娇娥看歌舞。

应酬未得话从容,阶除早已人三五。

仓皇便欲将我行,那肯相留到天曙。

平昔娇痴在母傍,黄昏不敢出前房。

如今却向何处去,似堕渊海身茫茫。

四更未绝五更连,父母相随太府前。

顷刻回头同伴至,亦有爷娘各惨然。

虽同闾里不曾亲,那得相逢及此辰。

清泪俱含未妆面,愁魂不附欲倾身。

天明却转双轮疾,送我城东坐官室。

生来虽在咸宁城,目中谁识京兆驿。

已看闺阁隔重天,乍度昏朝似千日。

中有数人不甚愁,问之乃是勾栏流。

平生谑浪轻去住,却说能观五凤楼。

望承恩宠心虽别,思到家乡泪亦流。

才言欲去去何忙,翠幕油车已道傍。

少小生离还死别,傍人见我空徬徨。

娇怜姊妹不得诀,父母送我浐水阳。

相看痛哭各舍去,此时欲断那有肠。

城里家家锦绣帘,我辈姿容岂独妍。

东家有女如花萼,旦入黄金名已落。

西家有女如玉莹,夜剪乌云晨不行。

我辈无钱兄弟劣,坐使芳年成诀别。

渡河渡渭还渡汾,千山历尽雪纷纷。

江流山馆猿常哭,叶落邮亭雁屡闻。

自从堕地谁窥户,此际无家却望云。

迢迢千里还岁穷,大同才得到行宫。

常言朝见何曾见,深院萧萧尽日封。

当今天子说神武,时向三边乘六龙。

近时双跸驻榆塞,不知何日来云中。

转眼还成正月末,忽然大驾还沙漠。

见说天坛礼未修,还兼太庙春当礿。

京师暂欲驻鸾旗,属车还载蛾眉归。

却向豹房三四月,欲近龙颜真是稀。

宫中景色谁曾见,宫外杨花徒扑面。

有眼但识鸳鸯瓦,有身那到麒麟殿。

凤舟时泛西海渚,采莲不唤如花女。

鸾驾常操内教场,何曾汤火试红妆。

茶饭每排新寺里,不用明眸兼皓齿。

空有娼家色艺高,随人望幸亦徒劳。

宫花枉自羞妆面,御柳何人斗舞腰。

君王不御人转贱,尽日谁来问深院。

日给行粮米半升,大官空有珍羞馔。

旁人见我入天阍,谓我将承帝主恩。

岂知流落还愁恨,荣宠何曾但泪痕。

妾家虽贫未甚贫,丝麻布帛亦遮身。

有时亦绣鸳鸯枕,翠线金针度一春。

一春鸾镜不停妆,机杼言忙苦不忙。

寒食清明邀等伴,银钗罗髻亦风光。

父母如同掌上珠,去年才许城东夫。

乘龙跨凤虽未必,并宿双栖亦不孤。

百年光景谁曾见,一旦荣华土不如。

当时同辈闻我说,珠泪人人落双颊。

亦有因缘与恩爱,谁无父母同家业。

可怜抛却入君门,九夏三秋那可言。

风雨苑深同白昼,星河楼浅共黄昏。

我曹岂是无倾国,闻道君王不重色。

宫禁幽深谁不知,踪迹民间颇堪测。

汉家多欲称武皇,玄宗好色闻李唐。

卫氏门前夸揖客,杨钊海内无三郎。

主上今来十四年,刘瑾朱宁并擅权。

往时势焰东厂盛,近日威名游击偏。

丘张谷马纷纷出,那有皇亲得向前。

又闻亲受于永戒,大荤不御思长年。

更宠番僧取活佛,似欲清净超西天。

君王贱色分明是,那用当时诏旨传。

当时陕西有廖大,此事恐是兹人专。

滔天罪恶思固宠,逢迎却乃进婵娟。

去年毡帐云钦取,狗马年来俱奉旨。

何曾竟有君王诏,此曹播弄常如此。

自从陕西有斯人,灾祸年来何太频。

闾里已教徒赤壁,闺闱还遣闭青春。

青春零落不须论,别有凄凉难具陈。

同来女伴元不少,一半已为泉下尘。

妾身虽在那常在,沟渠会见骨如银。

谁家愿作朝天户,此世空为堕地人。

中朝高官气如虎,朝廷有阙争拾补。

近时叩阙谏南巡,何不上书放宫女。

先朝罢殉有故事,万一官家肯相许。

(0)

出猎篇为徐记室与王将军作

秋潦始歇天空明,太平门外无人行。

沙岸风回草头短,雨脚射日黄云平。

吴山南吞海壖尽,百里平郊江潣潣。

辕门大旗飘浅黄,游击将军试鹰隼。

拜邀记室观猎场,古之徐干今文长。

夹镫提鞭上马去,白羽插房金簳香。

将军令严壮士猛,龙飞电掣无留影。

但闻壑壑两耳声,飞鸟应弦狐兔屏。

徐生气豪心胆雄,直欲万里追长风。

崆峒扶桑挂眉睫,紫骝四足轻飞鸿。

老瞒黄须龌龊子,横槊赋诗安足齿。

学书学剑万人敌,一双瞳神秋水碧。

今为揖客坐筹边,开口何方吐奇画。

将军夜行何所为,短衣射猎南山陲。

北平太守斩醉尉,胡乃尽为缘数奇。

闻君亦向田间饮,割鲜击缶醉欲甚。

抽毫自制羽猎篇,半夜长歌不成寝。

(0)

咏棋二首·其二

大圣有唐尧,创法何明智。

妙测鬼神机,巧泄阴阳秘。

子圆讶布星,局方疑象地。

三百六十路,亿兆万千义。

相对试手谈,所得在心计。

要识生死关,当知动静势。

点白既已难,拈黑亦不易。

自经下著迟,遽失加倍利。

灵变通仙术,谋略岂儿戏。

如环乃无端,似屏而有倚。

首尾常山蛇,奇骏荥河骥。

洪涛纵巨鳞,秋空横独鸷。

或疑偏将军,或居大元帅。

堂堂列营阵,正正张旗帜。

严整犹合队,纷纠若离次。

冲突左右车,游击前后骑。

出险喜获安,升高虑将坠。

困围每坚壁,示敌从缓辔。

减灶佯退怯,伏弩潜夙备。

就粘必可待,投劫尚堪致。

始疑倏终信,远谍俄近惎。

辅汉陈曲逆,救秦田无忌。

勇躁久用挑,饥贪怠吞饵。

敌忾急擒首,修睦诚委质。

气馁应俟养,锋锐欲少避。

守关恃其隘,背水定其志。

撞斗嗟范增,奉槃快毛遂。

棋经古攸同,兵法今奚异。

是以博识人,察此精微意。

晷刻弗暂忘,閒适乃能置。

竹院每闻声,玉堂常近侍。

瀛洲风日好,巴园岁月驶。

沸鼎茶香清,拂枰槐影翠。

承恩谕赋诗,效愚敬题字。

愧乏杜老才,陋匪柳公记。

斐然成短章,冥搜五经笥。

(0)

古从军行送陈中丞出塞

汉家关塞尽黄云,置垒张亭迥不分。

乘月长遮夺朔地,防秋未解戍边军。

征戍年年长城下,旗旐纷纷大朔野。

边骑朝腾万里昏,燧烟夕起群峰赭。

玄漠警急传消息,单于屯在居胥北。

飒沓风翻瀚海波,阴沉雪晦天山色。

檄书插羽疾流星,将军膏剑事戎行。

芒动九斿新拜将,符飞五道遍徵兵。

宣威校猎长杨馆,劳率亲临细柳营。

六郡良家善骑射,三河侠少本忘生。

鸣笳遥向金微道,蹀马誓贪铁勒铭。

游击更番骠骑伍,奇邀偏领轻车部。

武阳壮岁惯杀人,去病辞家专报主。

七尺湛卢勒宿挥,千重渠答杂沙注。

左贤诸落发乌孙,前军转战越楼兰。

蛇蟠结阵祲氛黑,虎哮合围日晕寒。

一生酬遇便轻敌,百死树勋不避难。

陇水分愁昼夜咽,乡心尽望关山月。

煮糜时斧黑河冰,卧毳尚溅朱轮血。

狼塞萧条芦管悲,鸾闺迢递帛书绝。

军中苦乐只自知,戎衣第问所从谁。

天子忧勤思振旅,丈人行险用贞师。

旄头蚀应平戎日,燕颔封当破敌时。

但决帏中千里胜,不妨代北六月归。

(0)

庚戌秋书事八首·其二

六镇防秋车骑多,总戎游击往来过。

锁兵未报屯田策,献捷虚传奏凯歌。

幕下太官供玉馔,边头羸卒抱霜戈。

辽军岂异田横士,好问投醪事若何。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