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郑履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做事有分寸、恪守规则,不越界。可以用来称赞他人的行为得体,也可以用来自勉,提醒自己要规范自己的言行。
- 例句
- 1. 他做事一向郑履,从不越界。2. 这位老师言行举止都很郑履,深受学生们的尊敬。
- 基本含义
- 郑履是一个描述人们言行举止得体、规范的成语。它表示一个人做事恪守规则,行为得体,不越界。
- 基本解释
《汉书·郑崇传》:“ 哀帝 擢为尚书僕射,数求见諫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 郑尚书 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南朝 梁 何逊 《早朝车中听望》诗:“ 蘧 车响北闕, 郑 履入南宫。” 唐 许浑 《宴饯李员外诗》:“ 膺 舟出镇虚 陈 榻, 郑 履还京下 隗 臺。” 宋 李刘 《满庭芳·上程宪卓》词:“ 郑 履声传, 倪 经业绍,半千贤运重开。”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郑履相关的成语,如“郑重其事”、“郑重其辞”等,来扩展对规范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郑履的同学,他们做事都很规范。2. 初中生:老师常常叮嘱我们要郑履,不能越界。3. 高中生:大家都很欣赏他的郑履作风,他的言行举止都很得体。
- 故事起源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儒家学者,他讲学时非常严谨认真,学生们都非常尊重他。有一次,董仲舒在讲课时,一只鸟飞进了教室。其他学生都想去捉住鸟,但董仲舒没有理会,继续讲课。最后,鸟自己飞走了。董仲舒的学生们非常佩服他的谨慎,纷纷对他说:“郑履!”从此,“郑履”就成为了形容人们言行举止得体、规范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郑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整齐的衣服,走路有规律、有节奏,行为举止得体,不越界。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郑履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郑履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郑”和“履”。其中,“郑”表示谨慎、规范,指人们做事有分寸、恪守规则;“履”表示行走、脚步,指人们行为得体、不越界。郑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言行举止得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