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不訾常用于劝人宽容、宽大为怀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的错误或过失不进行指责或批评,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
- 例句
- 1. 他犯了错,但是领导对他非常不訾,给了他改正错误的机会。2. 她总是能够以一颗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的错误,她真是个懂得不訾的人。
- 基本含义
- 不指责,不责怪。
- 基本解释
亦作“ 不貲 ”。1.不可比量;不可计数。《管子·七臣七主》:“百姓之不田,贫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史记·货殖列传》:“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 司马贞 索隐:“谓其多,不可訾量。”《新唐书·康承训传》:“获器鎧不貲。” 宋 李纲 《辞免知枢院事札子》:“乏昔人之功业,而有不貲之谗谤。” 郭沫若 《归去来·达夫的来访》:“事后 文求堂 的主人才对我说,因分量太大,出版经费不貲,故未实现。”
(2).形容十分贵重。《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訾之躯,临不测之险,窃为君痛之。”《后汉书·冯勤传》:“人臣放逐受诛,虽復追加赏赐賻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 李贤 注:“訾,量也。言无量可比之,贵重之极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衒沽以进趋,揭其不貲之宝,以竞燕石之售哉!” 明 陆采 《怀香记·哀中闻喜》:“忽为无益之悲,致损不貲之体。”
(3).不思。《礼记·少仪》:“不訾重器。” 郑玄 注:“訾,思也。” 孔颖达 疏:“重器不可思玩之,若思玩之,则憎疾己贫贱,生淫乱滥恶也。”
亦作“ 不貲 ”。不加诋毁。 汉 扬雄 《太玄·唐》:“奔鹿怀鼷,得不訾!” 范望 注:“鹿以喻贤,鼷以喻不肖……贤奔亡,不肖者来,故言不訾。不得不訾毁於贤者也。”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宽容、宽大为怀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宽宏大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不訾小明的错误,我会帮助他改正。2. 初中生: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同学们的不足,不訾他们的过失。3. 高中生: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应该不訾他人,相互包容,共同进步。
- 故事起源
- 不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据说,周朝的一位名叫周公的贤臣,当国家出现问题时,总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指责他人。他认为指责他人只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后来,人们就用“不訾”来形容宽容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不訾”。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广阔的草原上,周围是和谐而宽容的氛围。这个场景可以让你记住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成语“不訾”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不訾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不”和“訾”两个字组成。其中,“不”表示否定,不做某事;“訾”表示指责、责怪。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指责、不责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