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众多。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 公度 ﹞求百国之宝书,罗午旁魄,其故致博以滋。”
- 基本含义
- 指人物形象高大威猛,力大无穷。
- 详细解释
- 罗午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羽斩罗敷于燕,午斩之。”罗敷是项羽的对手,而罗午是项羽的手下。他们都是力大无穷的人物形象,因此“罗午”成为了形容人物力大威猛的成语。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物身材高大、力量强大,常用于形容体力过人、勇猛无比的人。
- 故事起源
- 罗午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项羽,他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成为刘邦的对手。罗敷是项羽的对手,而罗午是项羽的手下,他们都是力大无穷的人物形象。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
- 例句
- 1. 他的身材高大威猛,真是个罗午。2. 这个拳击手力大无穷,简直就是个罗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罗午”与高大威猛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身材高大、力量强大的人物,就像罗午一样。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了解项羽和他的手下罗午的故事,深入理解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练习篮球很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罗午。2. 初中生:这个足球队的门将真是个罗午,他的扑救能力非常强。3. 高中生:这个拳击手的力量真是惊人,简直就是个罗午。4. 大学生:他的身材高大威猛,是个真正的罗午。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力量和毅力让人佩服,他是个罗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