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同“壎箎”。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谦和、温文尔雅。
- 详细解释
- 埙箎,原指中国古代的两种乐器,埙是一种吹奏乐器,形状像瓶子,箎是一种弹奏乐器,形状像弓。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谦和、温文尔雅,不失礼节。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风度和气质,特别是对有修养、有教养的人进行褒奖和赞美。可以用于形容文人雅士、高雅的艺术家、温文尔雅的绅士等。
- 故事起源
- 《诗经·大雅·云汉》中有“埙篪击缶,有酒且行。酒酣斯人归,不我以也。”的记载,其中“埙篪”就是指古代的埙箎。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乐器的名称,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品行和风度。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举止文雅,真是一副埙箎的模样。2. 她说话温和,行为谦恭,真是个埙箎之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埙箎这两个乐器的形状和音乐的温和、悠扬,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埙和箎这两种古代乐器的音乐特点和历史背景,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像埙箎一样,待人接物要和善有礼貌。2. 初中生:他的举止宛如埙箎,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3. 高中生: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能做到埙箎的品行并不容易。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以埙箎为标准,塑造良好的人格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