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人进行教育、训练、改造的情景。可以用来表达对学生、员工、领导或社会成员的培养、引导、改进等方面的期望和努力。
- 例句
- 1. 他通过改木,将一块普通的木头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2. 这位老师擅长改木,他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并帮助他们成长。
- 基本含义
- 指对木材进行加工、改造,使其变得更加有用或美观。也比喻对人进行教育、训练、改造,使其变得更加优秀或完善。
- 基本解释
古时钻木取火,随四季更迭而换用不同的木材,称“改木”。后用以比喻时节迁移。《文选·张协<杂诗>之一》:“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李善 注引《邹子》:“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改木迎新燧,封田表旧烧。”参见“ 改火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改木有关的木工技巧和艺术品,了解不同文化中对木材的利用和改造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进行改木,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改正不足。2. 初中生:我们班主任是一位擅长改木的老师,他通过培养我们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使我们成为一个团结、进取的班集体。3.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改木,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改木的重要阶段,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和社会发展做好准备。
- 故事起源
-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叫做李善的木匠,他擅长改造木材,使之变得更加美观、有用。他的技艺深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后来他的名字成了“改木”的代名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改木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它需要匠人的智慧和技巧。
-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木匠在工作台前,用锯子、锤子、刨子等工具改造木材的场景,以此来记忆“改木”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改”和宾语“木”组成。
- 详细解释
- 改木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它的基本意思是对木材进行改造,使其变得更加有用或美观。后来,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人的教育、训练、改造方面,意味着通过引导、培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思想、行为等方面,使其变得更加优秀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