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人。常用于贬义,表示对某人的不满或不喜欢。
- 例句
- 1. 他戴着豸角冠,对别人总是高高在上。2. 这个人太豸角冠了,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意见。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傲慢自大,自命不凡。
- 基本解释
即獬豸冠。 唐 韦应物 《送阎寀赴东川辟》诗:“祇承简书命,俯仰豸角冠。” 宋 朱熹 《跋<胡五峰诗>》:“先生去上芸香阁,阁老新蛾豸角冠。”亦省作“ 豸角 ”。 唐 许棠 《送张员外西川从事》诗:“豸角初离首,金章已在腰。” 唐 黄滔 《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髮,鷄香含处隔青天。”参见“ 獬豸冠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自大傲慢相关的成语,如“目空一切”、“狗仗人势”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戴着豸角冠,对同学总是傲慢自大。2. 初中生:这个人太豸角冠了,完全不把别人放在眼里。3. 高中生:她戴着豸角冠,以为自己比别人都优秀。4. 大学生:那个学生豸角冠,总是对老师的意见不屑一顾。
- 故事起源
-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以自己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故事中的人戴着一顶豸角冠,表示他非常傲慢自大,自以为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豸角冠”这个成语与傲慢自大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戴着一顶豸角冠,昂首阔步地走在大街上,表现出他的自大和傲慢。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豸,古代的一种猛兽,角为其特征之一;冠,指古代官员戴的帽子。成语“豸角冠”形容一个人非常傲慢自大,自命不凡,以自己为中心,不把别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