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děng shēn zhù zuò ㄉㄥˇ ㄕㄣ ㄓㄨˋ ㄗㄨㄛˋ
等身著作
叠起来与身高相等的著作。形容著作之多。
- 基本含义
- 指所写的著作或所画的画等与原物等大等长。
- 使用场景
- 等身著作可以用来形容具有高度还原度的著作或画作。在艺术领域,可以用来形容画家或雕塑家的作品与原物相比几乎一模一样。在文学领域,可以用来形容作家通过文字把事物描写得非常真实、细致入微。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赵策一》记载了一个故事。赵国有一位名叫菅原的画家,他善于画人像。有一天,赵王听说了菅原的名声,就请他画一幅自己的肖像画。菅原答应了,并告诉赵王,他会画一个等身著作,让赵王看到自己的真实形象。不久后,菅原完成了画作,赵王看到后非常满意,因为画作与自己一模一样。从此以后,“等身著作”就成为了形容高度还原度的著作或画作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语+等身著作
- 例句
- 1. 这幅肖像画是由著名画家李明绘制的,是一幅等身著作。2. 这本小说的描写非常生动,可以说是一部等身著作。3. 这幅雕塑作品以其等身著作的风格而闻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等身著作”想象成一个画家在画一幅肖像画时,他把画纸放在自己身边,然后用量尺测量自己的身高和身长,再用相同的尺寸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形象,最终完成了一幅与自己一模一样的肖像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艺术和文学相关的成语,如“画龙点睛”、“字字珠玑”等,以丰富词汇量,并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画的教室像是等身著作,和我们真实的教室一模一样。2. 初中生:这本历史书的插图是等身著作,让我感觉好像亲眼见到了古代的人物。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小说描写得非常细腻,可以说是一部等身著作,读起来非常有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