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 基本含义
- 带来幸福、使人快乐
- 详细解释
- 致福意指通过某种方式或行动使人得到幸福和快乐。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积极的力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善行,能够给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表达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行动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愿望,也可用于赞美他人的善行和行为。
- 故事起源
- 《庄子·致乐》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致乐的人,他通过自己的音乐才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这个故事中的“致乐”后来被引申为“致福”,意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人们带来幸福。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他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希望能够致福更多的人们。2. 这位医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致福了许多患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致福”与“带来幸福”这个含义联系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善行给人们带来幸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幸福和快乐相关的成语,如“幸福美满”、“快乐无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通过我勤奋学习的努力,能够致福我的父母。2. 初中生:志愿者们每个周末都去老人院陪伴老人,他们的行为致福了很多孤独的老人。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医生,通过我的医术能够致福更多的患者。4. 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是我致福他人的方式之一,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