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肯改变的人。可以用在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比如描述一个人在争论中坚持己见,不肯妥协;或者形容一个人不愿意承认错误,一意孤行。
- 例句
- 1. 他就像一只牡蛎一样,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2. 这个老板是个牡蛎,从不听取他人的建议。
- 基本含义
- 指顽固不化、不肯认错或改变的人。
- 基本解释
◎ 牡蛎 mǔlì
[oyster] 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牡蛎科),有粗糙不规则贝壳,足小或无,无水管,生活在海底或沿海浅水岩石或其他物体上,或在河口的咸淡水中,取食水流带来的小植物和动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固执和顽固相关的成语,比如“井底之蛙”、“固步自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就像一只牡蛎一样,不肯改变自己的错误答案。2. 初中生:她是个牡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3. 高中生:他们固执己见,像牡蛎一样不肯妥协,导致了争论的不断升级。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遇到牡蛎一样的人,很难达成共识和合作。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但是它的意义源于牡蛎的特点。牡蛎是一种生活在海底岩石上的贝类,因为外壳坚硬,很难被打开。所以,人们用“牡蛎”来比喻那些固执不化、不肯认错或改变的人。
- 英文翻译
1.ostracean; oyster
2.【医】 concha ostreae; shellfish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只坚硬的牡蛎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只牡蛎紧闭的外壳,象征着一个人的固执和不肯改变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牡蛎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牡”是形容词,意为雄性的;“蛎”是名词,指牡蛎这种贝类动物。
- 详细解释
亦称“ 牡蛤 ”。软体动物,肉鲜美,壳可入药。又名蠔。《能改斋漫录·方物》引《番禺记》:“蠔之殻,即药中之牡蠣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牡蛎》﹝释名﹞:“牡蛤、蠣蛤、古賁、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牡蛎》﹝集解﹞引《别录》:“牡蠣生 东海 池泽,採无时。”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牡蠣坚筑墻,蛤蜊贱供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