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殆尽。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乃投环剑,命 摩訶 汩没波际,久而方出;气力危絶,殆不任持。”
- 基本含义
- 形容危险到了极点,处境极为危险或困难。
- 详细解释
- 危绝是由形容词“危”和动词“绝”组成的成语,表示危险到了极点,处境极为危险或困难。形容人或事物面临严重的威胁或危险,可能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 使用场景
- 危绝常用于形容极度危险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组织、国家等处于生存或发展的关键时刻。例如,可用于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
- 故事起源
- 危绝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形容王莽篡位后,朝廷内外危机四伏,政权岌岌可危。后来,危绝成为了形容危急关头的常用词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敌人的军队已经危绝,无法再承受更多的压力。2. 经济危机使得许多公司陷入了危绝的境地,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挽救。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危绝”与“危险到了极点”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或事物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危险相关的成语,如“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雨中,小明迷路了,他的情况危绝,需要别人的帮助。2. 初中生:这个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危绝的状态,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挽救。3. 高中生: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战争中陷入了危绝的境地,但最终成功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