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行散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学生放学后各自散开回家的场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一群人在某个活动或集会结束后各自离去的情况。
- 例句
- 1. 放学铃一响,同学们行散了。2. 会议结束后,与会人员行散回家。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分散行走,离开原来的集体或队伍。
- 基本解释
(1). 魏 晋南北朝 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覬 ( 殷覬 )尝亦即晓其旨,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復还。”
(2).泛指散步。 宋 杨万里 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清 陈维崧 《雨淋铃·秋过城南蒋氏园亭》词:“斜阳城闕,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谓施药治病。散,散剂。《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安子 青囊艺最精, 山东 行散有声名。人夸脉得 仓公 妙,自负丹如 蓟子 成。”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或文章来进一步了解行散成语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学后,我们一起玩耍,然后行散回家。2. 初中生:下课后,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行散了,各自回家复习功课。3. 高中生:放学后,同学们行散回家,准备迎接明天的考试。
- 故事起源
- 关于行散成语的具体起源暂无相关记载。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行散成语与学生放学后各自走向不同方向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行散是由动词“行”和动词“散”组成的成语,表示人们离开原来的集体或队伍,各自散开行走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某个集体或队伍中解散、分散出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