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杜主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于各种场景,比如在工作中,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对某项决策或方案的强烈反对;在政治领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政党或政治派别对另一个政党或派别的计划进行阻挠;在学校中,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学生对老师或同学的建议或提议的强烈反对等等。
- 例句
- 1. 他对我的建议完全杜主,根本不肯考虑。2. 在会议上,他们对我的提案进行了杜主,导致我无法继续推进。3. 老板对这个项目的计划进行了杜主,认为不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
- 基本含义
- 指杜绝主意、阻止计划。
- 基本解释
(1). 周 杜伯 。因封于 杜 ,故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菅庙亦有 杜主 。 杜主 ,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 ,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司马贞 索隐:“《地理志》 杜陵 ,故 杜伯国 ,有 杜主祠 四。《墨子》云‘ 周宣王 杀 杜伯 不以罪,后 宣王 田於圃,见 杜伯 执弓矢射, 宣王 伏弢而死也’。”
(2).即 杜宇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 杜宇 ,教民务农,一号 杜主 。”参见“ 杜宇 ”。
(3).杜鹃。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成都记》: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杜宇 亦名 杜主 ,见《成都记》。 杜主 ,人罕用之。”参见“ 杜宇 ”、“ 杜鹃 ”。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知识,比如成语的来源、演变和用法等。你还可以收集更多的成语,扩大你的成语词汇量,并学习如何正确运用它们。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杜主了我的游戏计划,不让我玩。2. 初中生:老师杜主了我们的郊游计划,说天气不好。3. 高中生:学校杜主了我们的毕业旅行计划,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4. 大学生:我们班级计划举办一场音乐会,但学校杜主了我们的提议。5. 成年人:我提出了一个新的项目计划,但领导杜主了我的建议。
- 故事起源
- 杜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淮阴侯刘邦在起兵反秦时,曾经遇到了一位叫杜周的人。杜周是刘邦的朋友,他知道刘邦的计划是要起兵推翻秦朝,但他却极力劝阻刘邦,认为这样做是不明智的。杜周多次劝说刘邦放弃起兵的计划,但刘邦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最终成功起兵并建立了汉朝。后来人们用“杜主”来形容对他人计划的坚决反对。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杜主这个成语,你可以把“杜”字理解为“阻止”,把“主”字理解为“主意”或“计划”。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阻止别人的主意或计划,这样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了。
- 词语结构
- 杜主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杜”和名词“主”组成。其中,“杜”是动词,意为“阻止”或“杜绝”,“主”是名词,意为“主意”或“计划”。
- 详细解释
- 杜主一词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杜主可以理解为“阻止主意”,意思是阻止他人的计划或主张,表示强烈反对或阻挠。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某人的计划或主张进行坚决反对,表示不同意或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