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满怀。 晋 陶潜 《停云》诗序:“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 基本含义
- 指衣襟非常长,能延伸到脚踝的样子。比喻文章或书法的篇幅非常长。
- 详细解释
- 弥襟一词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董子祭酒为楚王问于孔子曰:‘东海之滨有冯夷者,其知也无所不知,其言也无所不言,而其好学不倦。其为人也,容貌若在其侧,而弥襟若将至于地。’”形容冯夷的学识渊博,能言善辩,而且勤奋好学。因此,弥襟一词后来用来形容文章或书法篇幅极长。
- 使用场景
- 弥襟一词常用于描述文章或书法的篇幅很长,形容文章或书法内容丰富,字数众多。也可以用来形容演讲或讲座的时间非常长,内容详尽。
- 故事起源
- 弥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的《逍遥游》一篇中,描述了冯夷的学识广博和勤奋好学的态度。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形容文章或书法内容极长。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弥襟之作。2. 他的书法作品字迹工整,而且都是弥襟之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下一位学者穿着长袍,衣襟非常长,几乎能够延伸到地面,表示他的学识渊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千言万语”、“千篇一律”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故事和典故,了解更多有趣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座太长了,听得我都快睡着了,真是一场弥襟之演讲。2. 初中生:这本小说的篇幅非常长,真是一部弥襟之作。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内容详尽,字数众多,堪称弥襟之作。4. 大学生:他的书法作品字迹工整,每幅都是一幅弥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