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薪水常用于描述工作收入,可以用来谈论个人的经济状况或者比较不同职业的待遇。
- 例句
- 1. 我的薪水涨了,现在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了。2. 他的薪水很高,所以每个月都能存下一大笔钱。
- 基本含义
- 指工资、收入。
- 基本解释
◎ 薪水 xīnshui
(1) [condition]∶采薪汲水;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条件
取了两封银子,给骆龙以为贴补薪水之用。——《镜花缘》
(2) [salary;payroll]∶工资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薪水相关的词语,如“加薪”、“薪金”等,以扩展对薪水相关话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妈妈每个月都会拿到薪水。2. 初中生:老师们的薪水应该要比学生家长的薪水高。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找到一份高薪水的工作。4. 大学生:实习期的薪水不高,但是工作经验很重要。5. 成年人:为了提高薪水,我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 故事起源
- 薪水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古代的农民们在秋收之后,会将柴草烧成灰烬,然后再将灰烬撒在田地上,这样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而灰烬的中心是火,火也被称为“薪”。因此,农民们通过烧柴草获得的报酬被称为“薪水”。
- 英文翻译
1.salary; pay; wage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薪水”这个词语和工资、收入联系起来来记忆。也可以将“薪”字和火的形状联系起来,想象农民们通过烧柴草获得报酬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薪水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1).柴和水。借指生活必需品。《魏书·卢玄传》:“若实有此,卿可量 朐山 薪水得支几时……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 宋 叶适 《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虏既解去, 襄城 米未食者十五万,薪水不乏,竟完二城,皆如公策。”《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这是家兄的俸银一两,送与长兄先生,权为数日薪水之资。”
(2).打柴汲水。《南史·隐逸传上·陶潜》:“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唐 元稹 《河阴留后元君墓志铭》:“我诸父法尚严,家极贫,而事事於丧祭宾客,虽扫除薪水不免於吾兄。” 宋 陆游 《示子遹》诗:“劳兼薪水奴初去,典到琴书事可知。”
(3).即工资。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薪俸》:“按此知国初官员有给薪之例,故至今薪俸之名犹在人口,而近来各局委员有薪水之给,亦本此也。”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十:“偏重按劳取值的薪水和偏重解决困难的津贴,在过渡的社会中都有它的必要性,这是一个原则。” 曹禺 《日出》第二幕:“我不是说你的薪水。从薪水里,自然是挤不出油水来。”参见“ 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