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当面向帝王启奏。《新唐书·代宗纪》:“詔諫官献封事勿限时,侧门论事者,随状面奏。”《水浒传》第三九回:“书上就荐通判之功,使家君面奏天子。”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你的意见是怎么样?你现在不妨面奏。”
- 基本含义
- 指面对上级或领导时,表现出一副谄媚、奉承的态度。
- 详细解释
- 面奏是由“面”和“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面指面对,奏指奏章或禀报。这个成语形容人在面对上级或领导时,表现出过分谄媚、奉承的态度,为了讨好对方而言听计从。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在面对权威或上级时,不敢直面问题,而是过分奉承,迎合对方的意见。它可以用于形容一些不真诚、虚伪的行为,尤其是在工作场合或政治环境中。
- 故事起源
- 面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场。在古代,官员需要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或请求指示,这就需要写奏章或进行面对面的禀报。有些官员为了取悦上级,会在奏章或面对面的交流中表现出过分的谄媚,以求得上级的欢心和赏识。因此,面奏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词语结构
- 面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面”作为动词,表示面对;“奏”作为宾语,表示奏章或禀报。
- 例句
- 1. 这位领导喜欢听奉承话,所以他的下属经常面奏他。2. 在工作中,我们要诚实守信,而不是过分面奏上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面奏”与“虚伪奉承”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上级时,说了很多虚假的奉承话,就像是在面奏上级一样。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和文化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政治、官场相关的成语,如“拍马屁”、“马屁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在老师面前面奏,表现得很虚伪。2. 初中生:班里有个同学为了取悦老师,总是面奏她,让我们觉得他很做作。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讲到某些官员为了博取上级的青睐,总是面奏,我们感到很无奈。4. 大学生:在实习的时候,我见到一些同事为了得到领导的赏识,总是过分面奏,我觉得这种行为很不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