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离去后,留下的美好印象或影响。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品德或才能在离去后仍然有所影响。
- 例句
- 1. 他离开了,但他的音乐会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余香。2. 这部电影已经上映很久了,但它的余香仍然存在。3. 他的离去让这个城市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他的余香将永远存在。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消失后,留下的余味或余泽。
- 基本解释
(1).残留的香气。《西京杂记》卷一:“中设木画屏风……緑熊席。席毛长二尺餘,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唐 李商隐 《过伊仆射旧宅》诗:“幽泪欲乾残菊露,餘香犹入败荷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昨日得卿《黄菊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餘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2).浓郁的香气。 唐 丘为 《左掖梨花诗》:“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
(3).其他香气。 唐 王维 《六祖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餘香。”
(4).馀下的香料。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紆广念於履组,尘清虑於餘香。”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余香”相关的成语,如“香消玉殒”、“香火不断”等,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离开了老家,但我的朋友们仍然记得我,这是我的余香。2. 初中生:这位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他的教育理念对我们有着深远的余香。3. 高中生:这位音乐家的离世让人痛惜,但他的音乐将永远在我们心中留下余香。
- 故事起源
- 成语“余香”最早出现在《庄子·德充符》一篇中。相传,有一位叫德充符的人,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感觉到父亲的德行仍然存在,就用“余香”来形容父亲的美好印象。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泛使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余香”与美好的回忆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想象一个花朵散发出的香味,在花朵消失后,香味仍然在空气中弥漫。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余”和“香”。
- 详细解释
- 成语“余香”是指事物消失后,仍然存在的余味或余泽。它比喻人或事物离去后留下的美好印象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