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鲁男子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不懂礼貌、不讲文明的男性。可以用于批评某人的言行举止粗鲁,或者形容某人的态度和行为不得体。
- 例句
- 1. 他的举止粗鲁,真是个典型的鲁男子。2. 不要跟那个鲁男子争吵,没必要浪费时间和他争辩。
- 基本含义
- 指愚蠢、粗鲁的男子。
- 基本解释
(1).《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毛 传:“ 鲁 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 柳下惠 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 柳下惠 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 柳下惠 之可。’”后因称拒近女色的人为“鲁男子”。 宋 汪元量 《除夕同舍集饮》诗:“ 燕 伎女来情不恶, 鲁 男子在话难投。” 明 沉受先 《三元记·秉操》:“我是 柳下惠 至晓不迷,只不如 鲁 男子闭户无求。”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闭门不学 鲁 男子,留坐权为 柳下生 。”亦省作“ 鲁男 ”。 清 李渔 《风筝误·梦骇》:“夜奔来敝斋,硬坐中怀,破我 鲁 男淫戒。”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婉转偎郎倚郎坐,不道 鲁 男真不可。”
(2). 汉 孔融 曾自称“鲁国男子”。《后汉书·杨彪传》:“时 袁术 僭乱, 操 ( 曹操 )託 彪 与 术 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 融 ( 孔融 )曰:‘……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 孔融 鲁国 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復朝矣!’ 操 不得已,遂理出 彪 。”后因以“鲁男子”称不畏强暴的有节之士。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三:“国中安得 鲁 男子,天下无如 王长君 。” 钱曾 注:“ 鲁 男子, 孔融 自称。”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鲁莽”、“鲁钝”等,可以帮助扩展对于鲁男子这一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个鲁男子,老师都不喜欢他。初中生:那个男生总是说粗话,真是个鲁男子。高中生:他的行为举止太粗鲁了,真不敢相信他是个鲁男子。大学生:这个人的素质真差,完全是个鲁男子。
- 故事起源
- 鲁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论语·公冶长》一章。这个故事讲述了公冶长在孔子面前表现出了不恰当的行为,孔子对他的行为进行了批评,称其为“鲁男子”。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粗鲁、愚蠢的男性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鲁男子”与粗鲁的男性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男子举止粗鲁、无礼的形象,将其与“鲁男子”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词语结构
- 鲁男子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鲁男子是由“鲁”和“男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鲁”指愚蠢、粗鲁,表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合礼仪规范,缺乏教养;“男子”指男性,表示这种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男性身上。因此,“鲁男子”指的是一个行为粗鲁、举止愚蠢的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