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俗意的词语解释
俗意的意思
拼音:sú yì    注音:ㄙㄨˊ ㄧˋ
使用场景
俗意常用于描述一种被社会广泛接受和遵循的行为准则。它可以用于讨论社会习俗、礼仪规范、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话题。此外,俗意还可以用来批评盲从、墨守成规的行为,或者用来表达对于普遍认同的观念的质疑。
例句
1. 他的观点总是与大家的俗意相反。2.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不能只顾个人的利益,而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俗意。3. 这个节日有着浓厚的传统俗意,人们都习惯于按照特定的方式庆祝。
基本含义
平常人们普遍认可的意见、看法或行为。
基本解释

庸俗的诗意。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意者何?善颂善祷,能諛能谐,毫无超逸之志是也。”

延伸学习
深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俗意”这个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作业都是一样的,因为老师说这是大家的俗意。2. 初中生:虽然我不喜欢这种流行的俗意,但我还是选择参加了同学们的聚会。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情节和剧情都很俗意,没有太多的创新和突破。4. 大学生:社会上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已经被大家认同为俗意,但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故事起源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庖丁的厨师如何能够轻松熟练地切割牛肉。庖丁熟练的技艺和他对牛的了解,让人们感叹他的刀法是如此得心应手。后来,人们用“俗意”来形容那些符合普遍认同的、得心应手的行为和观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俗意”与“普遍认同的观念”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同时,也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大街上随波逐流,跟随大众的行为和观念,来帮助记忆“俗意”的意思。
词语结构
主要由形容词“俗”和名词“意”组成。
详细解释
俗意指的是一种普遍流行、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念、看法或行为方式。它通常与传统文化、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有关。俗意所指的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同的常识和价值观念,而非个人的独特见解。
(0)
诗文中出现“俗意”的诗词

游武夷山

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

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

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

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

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

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

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

溯滩进小艇,愧惊白鹭群。

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

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0)

适意二首·其二

早岁从旅游,颇谙时俗意

中年忝班列,备见朝廷事。

作客诚已难,为臣尤不易。

况余方且介,举动多忤累。

直道速我尤,诡遇非吾志。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

自从返田亩,顿觉无忧愧。

蟠木用难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与世,从此两相弃。

(0)

侨居二首·其二

公宇静寥寥,居然俗意销。

屐閒谁记齿,带适自忘腰。

亩首秋残穫,城西日暮樵。

比来行乐熟,随意度溪桥。

(0)

月下

俗意未能免,高情谁与论。

惟怜今夜月,依旧照衡门。

(0)

山居诗·其四十九

高怀怡淡景相和,才到尘途事便多。

碧嶂好期长定计,朱门唯见暂时过。

雄雄负气争权路,岌岌新坟占野坡。

成败分明刚不悟,未知凡俗意如何。

(0)

二公诗.江南提督张忠武公国梁

万流注沧溟,健者必先涌。

松柏长群材,精进自然耸。

桓桓张将军,秉气最完巩。

初为草泽游,混俗意畴懂。

束身归明堂,秉志效日奉。

富贵若固有,嫌疑不戁悚。

突剑三百战,每战必先董。

江淮十数年,不独小儿恐。

庚申夏四月,雷雨阵酣拢。

偶未困兽防,溃军剩孤拥。

作书上告变,字迹血糊潼。

督师心徬徨,公遂裹创踊。

重臣辱敌手,此事关国宠。

呜呼八牌塘,竟作王罴冢。

苏常继沦陷,城洫半倾壅。

公生民宴如,公去死藉踵。

平时一蒉障,到此始知重。

赫然留毅魄,还足愧迂冗。

作歌示百寮,谁得如公勇。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