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脱粟 tuōsù
[unshelled rice] 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
布袍脱粟。——清· 张廷玉《明史》
- 详细解释
糙米;只去皮壳、不加精制的米。《晏子春秋·杂下二六》:“ 晏子 相 景公 ,食脱粟之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食一肉脱粟之饭。” 司马贞 索隐:“脱粟,纔脱穀而已,言不精凿也。” 唐 陆龟蒙 《杞菊赋》序:“我衣败綈,我饭脱粟。”《明史·海瑞传》:“布袍脱粟,令老僕艺蔬自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清僧》:“餉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
- 基本含义
- 摆脱束缚或限制,获得自由或解放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从压迫、困境或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个人或社会摆脱陈旧观念或传统束缚而获得新生。
- 故事起源
- 成语“脱粟”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古代,农民种植粮食时,每当粟米成熟时,就要及时收割。而在封建社会中,农民必须交纳丰收的一部分给地主或官府。因此,“脱粟”成了农民摆脱封建压迫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脱”表示摆脱,宾语“粟”表示束缚或限制。
- 例句
- 1.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脱粟了,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2. 这个国家经历了长期的战争,终于在解放军的奋斗下脱粟了。3. 这个项目一直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但最近获得了投资,终于脱粟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脱粟”联想成农民摆脱封建压迫的场景,或者将“脱粟”与摆脱束缚、获得自由的概念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压迫制度,以及其他与解放、自由相关的成语,如“拔刀相助”、“破茧而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终于考试结束了,感觉脱粟了。2. 初中生:我们班级经过努力,成功在篮球比赛中脱粟。3. 高中生:我已经准备好了,计划在大学毕业后脱粟,去追寻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