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假如;如果。《左传·昭公元年》:“苟或知之,虽忧何害?” 汉 贾谊 《新书·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岂天子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家姊本无意輒慕君子,而 杨郎 先自发言,苟或中輟,立恐不利於君。”
- 基本含义
- 苟且、草率、不认真
- 详细解释
- 苟或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苟”意为草率、苟且,而“或”意为或者、或许。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做事情草率、不认真,只是敷衍应付,不顾后果。
- 使用场景
- 苟或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不认真对待工作、学习或生活的人。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求结果而不注重过程的人,或者用来警示自己不要草率行事。
- 故事起源
- 苟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贾谊传》中。据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一次写信给朋友的时候,用了“苟或”这个词,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做事草率,但是希望朋友能理解。后来,人们将这个词作为成语使用,用来形容不认真对待事情的人。
- 词语结构
- 苟或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苟”是形容词,表示草率、苟且;“或”是连词,表示或者、或许。
- 例句
- 1. 他对待工作总是苟或敷衍,从来不认真思考。2. 这个学生只顾着追求高分,对于学习的过程苟或不顾。3. 做事情要认真负责,不要苟或敷衍了事。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苟或”这个成语与“草率”和“敷衍”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因为它们的意思都是类似的。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匆忙地走过一片草地,只是随手拍打一下,而不去仔细观察和照顾。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更多与苟或相关的成语,例如苟延残喘、苟且偷生等。这些成语都与苟且、草率相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总是苟或完成,没有认真检查。2. 初中生:有些同学在考试前只是苟或复习,结果成绩不理想。3. 高中生:他对待大学申请过程苟或不顾,导致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