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虎卧龙跳常用于形容战争、灾难等紧急情况下人们的慌乱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紧张的考试、面试或其他重要场合中的紧张表现。
- 例句
- 1. 战争爆发时,人们都虎卧龙跳,不知所措。2. 考试前,同学们都虎卧龙跳,紧张得无法集中注意力。
- 基本含义
- 形容形势紧张或危急时,人们的行为表现得非常慌乱或惊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相关的历史故事,了解成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使用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爆发时,人们都虎卧龙跳,非常害怕。2. 初中生:考试前,同学们都虎卧龙跳,紧张得手心冒汗。3. 高中生:面试时,我虎卧龙跳,忘记了自己要说的话。4. 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大家都虎卧龙跳,不知道如何应对。
- 故事起源
- 虎卧龙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薛洪的人,他在一次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慌乱的状态,像虎一样躺在地上,又像龙一样跳来跳去,因此被人们形容为“虎卧龙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三个动物的动作形象地联想起来,虎躺在地上,龙在空中跳跃。通过形象联想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虎卧龙跳是一个由三个动物动作组成的成语,形式上是一个动宾结构。
- 词语解释
- hǔ wò lóng tiào ㄏㄨˇ ㄨㄛˋ ㄌㄨㄙˊ ㄊㄧㄠˋ
虎卧龙跳(虎卧龍跳)
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 南朝 梁 袁昂 《评书》:“ 王右军 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歷代寳之,永以为训。”《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 安公子 经 安老爷 这几个月的造就工夫,那本殿试卷子真真作得来经经纬史,写得来虎卧龙跳,钦派閲卷大臣把他优定在前十本以内。”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