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北方的敌人或外来侵略者,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敌对势力。
- 例句
- 1. 这支军队已经击退了北虏的进攻。2. 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来的北虏。
- 基本含义
- 北方的敌人
- 基本解释
◎ 北虏 běilǔ
[Northern Wei Dynasty] 对北魏的蔑称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齐·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如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外来侵略历史,以加深对“北虏”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北虏来了,我们要团结起来保卫家乡!2. 初中生:历史上,中国曾经多次抵御北虏的侵略。3. 高中生:这部电影讲述了我国古代抵御北虏侵略的英雄故事。4. 大学生及以上:我们应该警惕外来势力的渗透,避免成为北虏的帮凶。
- 故事起源
- 北虏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用来指代北方的敌人,特指北方的少数民族侵略者。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广泛使用,泛指外来侵略者或敌对势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北虏”这个词与北方的敌人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北方的敌人。
- 词语结构
- 北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古代对北方 匈奴 等少数民族的蔑称。《后汉书·袁安传》:“ 宪 日矜己功,欲结恩北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北方沙漠之外,不知还有海否?若果有之,则中国与北虏亦在海中矣。”《清史稿·阿哈出传》:“復勅戒 李满住 等毋为北虏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