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战争结束后对败将进行严厉惩罚的情景。也可以用来比喻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 例句
- 1. 战争结束后,背叛国家的将领被兵诛了。2. 这个国家对犯罪分子实行兵诛政策,以维护社会安宁。
- 基本含义
- 指战争结束后,对败将进行处决或惩罚。
- 基本解释
谓用兵和诛杀。《后汉书·天文志中》:“流星起,歷紫宫、文昌、、少微、天津,文昌为天子使,出有兵诛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战争和军事有关的成语,如“兵败如山倒”、“兵强马壮”等,以加深对相关词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结束后,背叛国家的将领被兵诛了。2. 初中生:历史书上记载着许多战争中将领被兵诛的故事。3. 高中生:兵诛这种严厉的惩罚方式能够有效地警示其他人不敢投降或背叛。
- 故事起源
- 兵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背叛或失败的将领进行处决是一种常见的惩罚手段。兵诛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严厉的处罚方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兵诛”与战争结束后对败将进行严厉惩罚的场景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战场上的将领们被兵器所诛杀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兵诛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兵”和“诛”。其中,“兵”指的是士兵或军队,“诛”指的是处决或惩罚。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语的基本含义。
- 详细解释
- 兵诛是指在战争结束后,对战败方的将领或士兵进行处决或惩罚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战争结束后对败将的严厉处理,以示威慑和警示其他人不敢背叛或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