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提醒人们保持警惕的场合,特别是在面临危险、风险或重要决策时。
- 例句
- 1. 在面对未知情况时,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饬,不能掉以轻心。2. 这个地方犯罪率很高,大家要加强警饬,保护好自己的财物安全。
- 基本含义
- 警惕、警戒、戒备。
- 基本解释
见“ 警敕 ”。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和防御体系,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饬,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2. 初中生:考试前,我们要警饬起来,认真复习,争取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们要警饬起来,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故事起源
- 《汉书·郑异传》载:“郑异自以为智略,进谏颇多,然无所成,以为天不佑己,故讽人曰:‘天不佑我,不如早早警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朝,郑异是汉朝的一位官员,他自认为智谋出众,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于是他就用这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警饬”与“警报”联想起来,都是表示警戒、警惕的意思。你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警报声中保持警饬的状态,这样可以帮助你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词组成,都是单音节词语。
- 详细解释
- 指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放松警戒。形容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保持高度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