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景象荒凉、凋敝、人事已非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枯槁、无望。
- 例句
- 1. 这个城市经历了战火洗礼,变得枯桑一片。2. 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内容已经枯桑不堪。3. 他的精神状态已经枯桑,毫无朝气。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荒凉、凋零。
- 基本解释
老桑树。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北周 庾信 《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一:“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云笈七籤》卷三:“ 太上大道君 ……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 元始天尊 下降,授 道君 灵寳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枯木逢春”、“枯木生花”,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树枝上的叶子都掉光了,树看起来像枯桑一样。2. 初中生:经历了战争的城市,变得枯桑一片,没有了往日的繁华。3. 高中生:他的梦想破灭后,整个人变得枯桑,毫无希望。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二》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国君齐桓公和晋国国君晋文公的故事。齐桓公曾经派人送给晋文公一件礼物,晋文公非常高兴,称赞齐桓公的礼物就像“枯桑之叶”,意思是说非常珍贵。后来,晋国国力衰退,齐桓公再次派人送给晋文公礼物,晋文公却说:“齐桓公的礼物就像枯桑,已经没有价值了。”从此,枯桑就成为形容事物荒凉、凋敝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枯桑”想象成一棵干枯的桑树,没有绿叶,形象地表现了事物荒凉、凋敝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枯桑,是指桑树干枯、没有绿叶,形容事物荒凉、凋零。比喻事物失去生机,变得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