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役兵一词常用于形容被征召入伍的年轻人,也可用于描述军队中的士兵。在军事相关的讨论、报道、文学作品等场景中,役兵这个词语经常被使用。
- 例句
- 1. 这场战争征召了大量的役兵。2. 青年们应该为国家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成为役兵。
- 基本含义
- 指被征召入伍服役的士兵。
- 基本解释
服劳役勤务的士兵。 宋 代兵制有禁兵、厢兵、役兵、民兵之别。役兵以游民充任,专事一业,如给漕挽,修河防,养国马等。 宋 宋祁 《庆历兵录序》:“三曰役兵,羣有司隶焉;人之游而惰者入之,若牧置,若漕輓,若管库,若工技,业壹事专,故处而无更。凡军有额,居有营,有常廩,有横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军事相关的词汇和成语,以扩展对役兵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告诉我,军队里有很多役兵,他们是保卫国家的英雄。2. 初中生:役兵是为国家而战的勇士,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保卫着祖国。3. 高中生:在历史上,很多青年人成为了役兵,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和平,他们毅然投身军旅生涯。4. 大学生:役兵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以自己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故事起源
- 役兵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一年》中。故事中,楚国国君昭公征召了大批士兵,其中有一位士兵因为身体虚弱,无法胜任战斗任务,于是被安排负责照顾军营中的马匹。这个士兵被称为“役兵”,意味着他被征召入伍,但并不直接参与战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役兵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年轻人被征召入伍,戴着军帽、穿着军装,站在军营中。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役兵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役兵
- 详细解释
- 役兵是由“役”和“兵”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役”指服役,表示被征召入伍服兵役;“兵”指士兵,表示军人。役兵一词用来形容被征召入伍服役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