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奸猾的官吏。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豪民猾吏,被刑乞贷者,威胜於官,取多於吏。”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关梁所以禁非,而猾吏因之以为非焉。” 清 戴名世 《庚辰浙行日记》:“﹝ 姜公 ﹞察知其妄也,任余益专……轻薄之士及猾吏自是不敢为飞语。”
- 基本含义
- 指奸诈狡猾的官吏。
- 详细解释
- 猾吏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官员或者官吏行为不正,心机深沉,善于欺骗和耍诈。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批评那些滥用职权、违法乱纪的官员。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以权谋私、不择手段的官员。可以在新闻报道、社会评论、文学作品等场合中使用。
- 故事起源
- 猾吏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列子·仲尼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在做官期间为了谋取私利,采用了各种欺骗手段,最终被人揭发并受到惩罚。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官员行为不正的典故。
- 词语结构
- 猾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猾”表示狡猾,奸诈,“吏”表示官员,官吏。
- 例句
- 1. 这个官员一直以来都是个猾吏,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2. 这个案件的调查显示,其中涉及到了一批猾吏的勾结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猾”字联想为“狡猾”的意思,而“吏”字可以联想为“官吏”,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奸邪之徒”、“欺世盗名”等,以加深对官员不正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猾吏总是欺负我们,我们要告诉老师。2. 初中生:这个猾吏竟然偷了那么多钱,真是太可恶了。3. 高中生:历史课上老师告诉我们,古代也有很多猾吏,他们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利益。4. 大学生:现代社会也存在一些猾吏,他们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损害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