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缚茅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那些只解决眼前问题而不考虑长远利益的人。比如,当某人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长远发展时,可以用缚茅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总是缚茅不解决根本问题,所以一直处于一个困境中。2. 政府应该采取长远的措施来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缚茅一时的治理。
- 基本含义
- 用茅草捆绑,比喻用不持久的方法解决问题。
- 基本解释
亦作“ 缚茆 ”。谓盖造简陋的房屋。茅,谓茅屋。 明 宋濂 《宝盖山实际禅居记》:“非有絶念之深功,不能超出死生而入常寂之场,子盍缚茅於重山密林而究明之乎?”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自号曰 与然 ,岩栖谷汲,缚茆於人跡罕至地,颜曰 县溪庵 。”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成语相关的知识,如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演变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缚茅地搭了一个茅草屋,用来玩捉迷藏。2. 初中生:政府应该制定长远的规划,而不是缚茅不解决环境问题。3. 高中生:这个公司只顾眼前利益,缚茅不解决自身发展问题。4. 大学生:政府应该采取持久的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缚茅一时的治理。
- 故事起源
- 缚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则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姬诵因为害怕战争而采取了一种短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他下令将城墙上的茅草全部剪掉,用来覆盖自己的宫殿屋顶。这样做虽然能够解决短期的住房需求,但是却无法解决长期的战争问题。后来,晋国就因为没有采取持久的方法来解决战争问题而遭受了失败。从此以后,人们用缚茅这个成语来批评那些只解决眼前问题而不考虑长远利益的人。
- 记忆技巧
- 你可以将“缚茅”这个成语与茅草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用茅草将自己缚住,表示他只解决眼前问题而不考虑长远利益。
- 词语结构
- 缚茅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缚”和“茅”。
- 详细解释
- 缚茅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农民在建造临时房屋时常常使用茅草来覆盖屋顶。然而,茅草并不持久,容易被风吹散,所以茅草只能解决短期的住房需求。因此,缚茅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用不持久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长远或不够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