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攻击指责。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其党亦各树旗帜,以相攻詰。”
- 基本含义
- 指批评、质问、辩驳他人的言论或行为。
- 详细解释
- 攻诘是由“攻”和“诘”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进行批评、质问或辩驳。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方的观点或行为不合理,需要进行批评或质疑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攻诘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辩论、讨论、争论的场合,尤其是在批评他人的观点、质疑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时使用。例如,在辩论赛中,一个参赛者可以使用攻诘来指出对方的逻辑漏洞或错误观点。
- 故事起源
- 攻诘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哀公二十九年》的故事。故事中,鲁国的宰相季札对国君哀公的错误决策进行了批评和质问,用以警示哀公。此后,攻诘逐渐被用来形容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进行批评、质问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攻诘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攻”和动宾关系的名词“诘”组成。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攻诘了对方的决策,引起了广泛的讨论。2. 这位教授经常用攻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攻”和“诘”两个字分开记忆,然后联想“攻击”和“质问”的含义,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批评、质问相关的成语,如“质疑”、“反驳”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可以攻诘一下你的解释吗?2. 初中生:我在辩论赛中攻诘了对方的观点,取得了胜利。3. 高中生:我对老师的判断提出了攻诘,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解释和答案。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同学们经常会攻诘彼此的观点,以促进思考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