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表扬一个人学识广博、渊博多样的时候使用。
- 例句
- 1. 他年轻时就读过很多书,所以现在博学鸿词。2. 这位教授是一位博学鸿词的学者,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 基本含义
- 形容知识渊博,学识丰富。
- 基本解释
即博学宏词。 清 康熙 、 乾隆 年间重设,因避 乾隆 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也称博学鸿儒。 清 薛福成 《庸庵文编·应诏陈言疏》:“诚法 圣祖 高宗 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諫。”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昔 圣祖 高宗 两开博学鸿词,网罗俊良,激厉后进。”详“ 博学宏词 ”。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知识、学识相关的成语,例如“博古通今”、“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博学鸿词的人,我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2. 初中生:这本书真好看,作者用了很多博学鸿词的语言,让我受益匪浅。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成为一个博学鸿词的人,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在研究生阶段,我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学鸿词者。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博学鸿词”。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彪传》:“班彪博学鸿词,学者所宗”。班彪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的学识渊博,被当时的学者们所推崇和宗仰。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博学鸿词”拆分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首先记住“博学”,可以联想成一个人广泛学习各种知识的样子。然后记住“鸿词”,可以联想成一个人口齿伶俐,能够运用众多高深的言辞。通过联想记忆两个部分,可以更容易记住整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博学”、“鸿词”。其中,“博学”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广博,而“鸿词”则指众多高深的言辞。
- 详细解释
- 博学指广泛的学识,鸿词指众多的高深的言辞。博学鸿词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知识丰富,能够运用众多高深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