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违背常理;有害于伦理。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於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补遗》:“ 章子厚 尝言,饥时遇不相识亦须索饭,饱后见爷亦不拜,此最害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府尹大怒道:‘这泼妇!此必是你夫前妻或妾出之子,你做人不贤,要做此忍心害理之事么?’”
- 基本含义
- 害怕理亏,不敢接受理论或承认错误。
- 详细解释
- 害理是由“害怕”和“理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它形容一个人出于自私或怕事的心理,不愿意承认错误或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以保护自己的利益或面子。
- 使用场景
- 害理常用于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人。在工作场合,当有人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批评时,如果有人选择拒绝或反驳,就可以用害理来形容他们。此外,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明明做错了事情却不愿意承认,也可以用害理来描述他们。
- 故事起源
- 关于害理的来源,史书中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是,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相符。人们常常出于自私或怕事的心理,不愿意接受自己的错误或别人的批评,因此害理这个成语应运而生。
- 词语结构
- 害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明明错了,却还害理不接受批评。2. 老板提出的建议很合理,你为什么要害理不听呢?
- 记忆技巧
- 记忆害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它的发音来帮助。将“害理”与“害怕理亏”进行联想,理解成为害怕承认错误或接受正确的意见。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害理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害羞”,“害臊”,“害怕”,来扩展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明明做错了,还害理不承认。2. 初中生:老师指出我的错误,我应该害理不听,虚心接受批评。3. 高中生:有些人害理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只会限制他们的成长。4. 大学生:在学术界,害理是不被接受的,我们要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