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克己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的欲望和私心,表现出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品质。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具备自律、自制的能力,也可以用来教导他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和私心。
- 例句
- 1. 他能够克己奉公,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学会克己,坚持不懈。
- 基本含义
- 克己指的是战胜自己的欲望和私心,以达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境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克己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克己奉公”、“克己复礼”等,以扩展对克己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克己奋发,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好的中学。2. 初中生:我要克己奉公,为班级做出更多贡献。3. 高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克己复礼,坚持每天的复习计划。4. 大学生:克己是一种重要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在大学生活中保持自律和自我约束。
- 故事起源
- 克己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荀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他在这本书中强调了克己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和私心,才能达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境界,从而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克己”这个词语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意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战胜了自己的欲望和私心,实现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境界。
- 词语结构
- 克己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1).谓克制私欲,严以律己。《汉书·王嘉传》:“ 孝文皇帝 欲起露臺,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唐 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诚发於中,灾销於上。”《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他如此一想,早把从前作女儿时节的行径,全副丢开,却事事克己,步步虚心的作起人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五:“真也使人敬仰 俄罗斯 民族的伟大,宽洪,克己,牺牲的精神。”参见“ 克己復礼 ”。
(2).指要价低。 老舍 《四世同堂》二:“在他的职业上,他永远极尽心,而且要钱特别克己。”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二二:“ 张科长 ,你是内行,一看就晓得估价克己不克己,小号一向抱薄利多销主义的,对老区同志,尤其要克己。”
克制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后汉书·陈寔传》:“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剋己反善。”《北史·魏纪上》:“去春小旱,东作不茂,忧勤剋己,祈请灵祇。”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生还真可喜,剋己自惩创。”
- 近义词
自制、便宜、公道、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