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出韵,不押韵。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落韵贬》:“﹝ 李如实 ﹞恨朝廷久无牵復之命,裁落韵诗以讥之。”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五:“世多病此诗既押十虞韵,鱼、虞不通押,殆落韵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曲甚好,只是落韵。”
- 基本含义
- 指诗文中的韵脚落在正确的位置上,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言辞优美,富有韵味。
- 详细解释
- 成语“落韵”源自古代文人在写诗或作文时,要求韵脚要落在正确的位置上,以保持诗词的韵律和美感。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形容说话或写文章言辞优美,富有韵味。它强调了作文或言辞之美,不仅仅是表达内容的准确与清晰,更涉及到了词句的押韵和节奏的和谐。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文章或言辞优美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一篇作文写得很好,或者别人的言辞让人感到震撼和愉悦。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落韵成诗,言无不中。”杜牧在这首诗中赞美了诗人的作品,称其诗句押韵准确,言辞优美,表达准确,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 词语结构
- 落韵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为“落”,宾语为“韵”。
- 例句
- 1. 他的演讲非常落韵,让人听后回味无穷。2. 这篇文章的句子都押韵得很好,真是落韵之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押韵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想象自己正在写一篇诗歌,努力让诗句的韵脚都落在正确的位置上,这样就能理解“落韵”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诗歌创作相关的成语,比如“对仗”,“押韵”,以及与文学创作相关的成语,比如“文采飞扬”,“才子佳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的作文被老师称赞为落韵之作。2. 初中生:这篇诗押韵得很好,真是一首落韵的佳作。3. 高中生:这篇论文的语言流畅,优美动人,堪称落韵之作。4. 大学生:他的演讲词句优美,落韵得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