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织具,梭子。 宋 陆游 《长木夜行抵金堆市》诗:“时时过农家,灯火照鸣杼。”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才辈出,声名显赫。
- 详细解释
- 鸣杼是古代织布机中的一个部件,用来引导纱线。比喻在某个领域中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物,他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才华,使整个领域充满活力。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某个领域中人才辈出,或者某个团队中有多个才能出众的人。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个叫杜鸣杼的人,他擅长织布,技艺非常高超。他的织布技术传承给了他的子孙,因此杜家世代都是织布行业的专家。后来,人们用“鸣杼”这个词来形容在某个领域中有很多才能出众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语+鸣杼
- 例句
- 1. 这个科研团队真是鸣杼,里面有好几个国际级的专家。2. 这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很浓厚,艺术家们真是鸣杼,各自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鸣杼”与织布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织布机中有很多根线条同时工作,象征着人才辈出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中国古代手工艺相关的成语,如“纸上谈兵”、“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好多数学小天才,真是鸣杼啊!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篮球队真厉害,里面有好几个国家级的运动员,可以说是鸣杼了。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文化艺术团队真是鸣杼,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4. 大学生:我们专业的研究团队里有好几个博士生,大家一起合作研究,真是鸣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