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嗣徽常用于教育和家庭教育领域,用来强调后代应该继承前辈的美德和品行。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保持家族或团体的良好形象。
- 例句
- 1. 他是一位嗣徽的后代,继承了父辈的优秀品质。2. 嗣徽的家风使得他们的家族在社会上有很好的声誉。
- 基本含义
- 继承前人的德行和美德。
- 基本解释
语本《诗·大雅·思齐》:“ 大姒 嗣徽音。” 郑玄 笺:“徽,美也。嗣 大任 之美音,谓续行其善教令。” 高亨 注:“嗣,继也。徽音,美誉也。”后以“嗣徽”指帝王继承前人的盛美德业。《宋书·王敬弘传》:“先帝拔臣於蛮 荆 之域,赐以国士之遇。陛下嗣徽,特蒙眷齿。”《清史稿·礼志四》:“思媚嗣徽,松茂竹苞,神罔时恫,执豕酌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家风和传统美德相关的成语,如“家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能够嗣徽爷爷的好品行,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2. 初中生:作为一名班干部,我要嗣徽老师的榜样,带领同学们共同进步。3. 高中生:我们应该嗣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 故事起源
- 嗣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一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嗣徽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父亲的过失而被迫流亡,后来他在楚国成为了一名隐士。在楚国,重耳受到了楚国的君主和百姓的赞赏,因为他继承了他父亲的美德和品行,保持了齐国的家风。这个故事表达了后代继承前人美德的重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嗣徽”分解为“继承”和“美德”两个部分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后代继承了前人的美德和品行,从而形成一个嗣徽的形象。
- 词语结构
- 嗣徽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嗣”作为动词,意为继承,“徽”作为宾语,意为美德。
- 详细解释
- 嗣徽是由“嗣”和“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嗣”意为继承,后代,表示后人继承前人的美德和品行。“徽”意为美好的品质,德行,表示前人的美德和品行。嗣徽指的是后代继承前人的美德和品行,传承优秀的家风和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