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抑枉常用于劝人冷静、忍耐、宽容的场合,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平对待时能够保持自己的冷静和理智。
- 例句
- 1. 他在面对不公平对待时选择了抑枉,没有与他人争吵。2. 她深知抑枉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所以她总是能够保持冷静。
- 基本含义
- 抑制冤枉,避免冤屈。
- 基本解释
(1).冤枉。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被抑枉而自诬,事无苦而振慑者,怯人也。”《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乃冶铜匭为一室,署东曰‘延恩’,受干赏自言;南曰‘招諫’,受时政失得;西曰‘申寃’,受抑枉所欲言;北曰‘通玄’,受讖步祕策。”
(2).抑制邪辟。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公平、正义相关的成语,如“以正视听”、“公正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抑枉,不要随便打架。2. 初中生:面对不公平对待,我们要学会抑枉,保持冷静。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要学会抑枉,以正义为准则行事。
- 故事起源
- 抑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子罕篇》中,其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能够明辨是非,以义为准则行事,而小人则只顾自己的利益。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并衍生出了抑枉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抑枉”与“抑制冤屈”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抑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第一个字“抑”表示抑制,第二个字“枉”表示冤屈。
- 详细解释
- 抑枉是指抑制冤屈,避免冤枉。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遇到误会、冤屈或不公平待遇的情况,抑枉就是要以理服人,忍耐宽容,不计较个人得失,以求自己的正义得到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