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短櫂 ”。 1.划船用的小桨。 五代 阎选 《定风波》词:“扁舟短棹归兰浦,人去,萧萧竹径透青莎。” 宋 朱敦儒 《好事近·渔父》词:“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 元 张宪 《赋松江渔者》:“短櫂轻舟白髮翁,往来常在 泖 西东。” 清 侯方域 《与阮光禄书》:“僕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
(2).指小船。 唐 戴叔伦 《泛舟》诗:“孤尊秋露滑,短櫂晚烟迷。” 宋 无名氏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词:“平生 太湖 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 基本含义
- 指用短棹划船,比喻能力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事物或困境。
- 详细解释
- 短棹是指划船时使用的短棹,由于长度有限,划动起来力量不大,因此无法应对复杂的水流和大浪。引申为比喻能力有限,难以应对复杂的事物或困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能力或办事能力有限,无法胜任复杂的工作或困难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个人能力有限或无法胜任复杂任务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体或组织的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复杂的情况或挑战。
- 故事起源
- 短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船夫。据说有一天,这位船夫被人雇佣去划船,但他的短棹力量不足,无法应对逆流和大浪。最终,船夫无法将船划到目的地,这个故事就衍生出了成语“短棹”。
- 词语结构
- 短棹是一个形容词短和名词棹的组合,表示能力有限,无法胜任复杂任务。
- 例句
- 1. 他的能力短棹,无法胜任这个项目。2. 这个组织的能力短棹,无法应对市场的竞争压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船夫划着短棹在逆流中奋力前行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短棹的长度限制了船夫的力量,无法应对逆流和大浪,因此代表能力有限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能力有关的成语,如“力不从心”、“力不胜任”等,来扩大对能力有限情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泳比赛中使用了短棹,所以没有赢得冠军。2. 初中生:他的英语水平短棹,无法胜任国际交流的任务。3. 高中生:这个学生的数学基础短棹,无法应对复杂的数学题目。4. 大学生:他的领导能力短棹,无法有效地组织团队完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