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口头陈奏。《宋史·罗点传》:“前后与侍从列奏諫请帝过宫者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十六章,而奏疏 重华 、上书 嘉王 及面对口奏不预焉。”
- 基本含义
- 指直接向上级领导汇报或陈述事情的情况或意见。
- 详细解释
- 口奏是一种古代官员向上级领导口头汇报或陈述事情的方式。这个成语主要强调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信息,而不是通过书面报告或信件等方式。它通常用于形容直接向上级领导交流或汇报事情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工作场合中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反映问题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学习生活中向老师或家长汇报学习情况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晋书·王羲之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在担任吏部郎中时,曾经听说有一位官员在上级面前口头汇报了一件事情,结果却被上级领导误解了意思。王羲之为了避免类似的误解,决定将自己的意见或事情以书面形式呈现给上级,从而避免了口头表达可能带来的误解。这个故事成为了“口奏”的起源,强调了书面表达的重要性。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口”和“奏”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每周都会向老板口奏工作进展情况。2. 学生们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口奏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口奏”与“口头表达”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站在领导面前,通过口头表达向领导汇报事情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口奏”相关的成语,如“口才”、“言传身教”等。同时,可以了解古代官员的工作方式和文化背景,深入理解“口奏”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向老师口奏了我在家里遇到的问题。2. 初中生:学生会代表向校长口奏了同学们的诉求。3. 高中生:我向家长口奏了我想参加暑期实习的意愿。